2025兩岸青年峰會現場 (記者朱燁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朱燁 實習記者鄒孟奇、鄒婧兮 北京報道)2025兩岸青年峰會於7月3日在北京開幕,峰會主題為「攜手繪青春,奮進新時代」。峰會現場,參會的台灣青年們向大公文匯記者分享了自己來到大陸求學、創業的經歷和感受。他們表示,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兩岸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兩岸青年正在多個領域積極交流,共同成長。「希望台灣的青年多來走一走,看一看真實的大陸。」

峰會間隙,來自台灣的許女士告訴記者,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兩岸在科技、文化、體育等眾多領域的合作在全球範圍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她認為,兩岸的交流不僅僅是推動台灣和大陸產業的合作發展,更應該把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融合展現出來,一起共推中國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希望可以推動兩岸的青年有更多的共同的一些志向,可以去把中國中華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台青許女士(記者鄒孟奇攝 )

民族文化同源 兩岸青年攜手鄉村振興

來自台灣的高山族青年賴女士熱愛音樂,少數民族的她在和大陸進行音樂交流的過程中,也接觸到許多大陸的少數民族文化。她告訴記者,自己在與大陸青年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兩岸有着相似的傳統文化。「我們還用音樂創作的方式帶領兩岸青年走入鄉村,去做鄉村振興。」賴女士指出,探訪鄉村的「溯源」過程讓她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兩岸同根同源,在內地的創業過程也讓她感受到很多的溫暖,這些經歷使她在音樂創作中注入了更多的感情。她認為,音樂可以跨越阻礙和隔閡,促進兩岸的交流,同時帶領更多兩岸青年加入到鄉村振興的隊伍中。

中醫文化交流共促醫學發展

從台灣來到北京的王先生目前就職於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醫醫院,他將祖輩的醫學經驗帶來大陸,希望促進中醫與台灣「家庭醫生」模式的融合。王先生認為,北京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讓他接觸到了很多的國醫大師和優秀人才。王先生呼籲台灣青年積極來京發展,「希望台灣的青年看到我們這些在大陸的青年發展之後,其實可以嘗試的來走一走,看一看真實的大陸。」

台青王先生(記者鄒婧兮攝)

來自台灣的張同學目前就讀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張同學指出,大陸有更多創新、有活力的想法,這讓她有更多的機會去發展中藥相關的更多產業。談到未來的發展,張同學堅定地選擇繼續留在大陸深造。「希望可以留在北京,留在大陸繼續學習中醫藥,因為中藥根就在這,未來的考慮也是留在北京繼續做中醫師。」

台青張同學 (記者鄒孟奇攝)

兩岸藝術交流 交換創作概念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的曾同學指出,在北京首次和四川同學的藝術交流中,她深刻感受到兩岸文化的緊密聯結。「我們平常分享創作的一些概念,這樣交換創作概念的過程中也收穫了很多,所以這是一個蠻棒的交流體驗。」她向記者透露,後續交流將以北京胡同為主題舉辦成果展,她和大陸的同學通過水墨與複合媒材的碰撞激發創作靈感,彼此交換了很多不一樣的創作概念。

台青曾同學 (記者朱燁攝)

來自台灣藝術大學的書畫藝術學士鄭同學,在來到北京後感受到兩岸文化呈現的差異與共通性。「我發現大陸跟台灣在工程問題,還有建築上之間發展差異,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比較深刻。」他提出,此次交流讓他對北京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從圓明園到長城的探訪計劃,皆源於對中華文化脈絡的追尋。在藝術創作層面,鄭同學特別提到大陸科技發展帶來的震撼,他認為這種科技發展帶來的震撼,能幫助他更加認識到大陸的各個方面的發展,也能更多的看到北京的樣貌。

台青鄭同學 (記者鄒婧兮攝)

以經貿為橋 推動兩岸經貿合作

「兩岸青年一起合作最好的一個優勢,是大家有不同思想的碰撞,不同的工作、生活技能,可以使兩邊的人才跟技術在更大市場一塊來合作。」許女士向記者透露,她在與大陸青年的交流中深刻感受到兩岸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高度相似性。「我們推動兩岸的經貿合作,希望有更多的創新優秀的台灣青年也來到大陸共同來創業發展。我們現在已經落地在亦莊經開區的兩岸科技創新中心,共同來打造兩岸產業和攜手合作一個新的未來計劃。」許女士指出,這些經歷激發了她在推動兩岸產業合作中的無限熱情。她認為,經貿合作如同橋樑,能跨越障礙,促進兩岸青年攜手共創輝煌未來。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