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住歐洲市場拓新品類 布局東南亞謀低關稅通道
編者按:美國4月初宣布對多國加徵「對等關稅」,引爆全球貿易大戰,其間對華商品加徵關稅一度飆升至145%。雖然此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措施暫緩90天,中美雙方亦開啟貿易談判,並取得互降關稅等實質性成果,惟90天暫緩期即將在7月9日結束,國際貿易前景仍不明。香港文匯報今明兩日推出「貿戰突圍之港企生存錄」系列報道,記錄多位香港企業家應對此輪貿戰的心路歷程,展現貿戰下香港企業轉型的決心、機遇和挑戰。
今年4月,美國特朗普政府宣布對全球多國加徵關稅,其中對華部分商品關稅一度飆升至145%。迫於中國反制壓力與國內通脹,美國隨後主動與中國展開兩輪談判並大幅削減關稅,但當前中國輸美貨物仍被加徵30%關稅。在此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眾多港企加速市場多元化布局。東莞港商、成興塑膠製品董事長胡力恒採取主動出擊,從搶灘歐洲到布局東南亞,這場「雙面突圍戰」,正為港企應對國際貿易變局寫下生動註腳。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
胡力恒從事幼兒玩具生產,近兩個月,因關稅戰壓力倍增。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他四處奔波尋找新客源,4月赴歐洲大力開拓市場,見了英法德等國20多個客戶,到5月底又赴美國參展,為工廠爭取客源。
在玩具行業打拚二十多年的胡力恒,自2000年從香港城市大學商科畢業後,便接棒父親位於東莞樟木頭的玩具工廠。彼時正值玩具行業黃金期,工廠生產的袋鼠、恐龍、牛羊等玩偶暢銷歐美。惟近十年間,內地勞工成本攀升與市場競爭加劇,令許多玩具企業外遷或歇業。胡力恒早有預判,六七年前累計投資近千萬元(人民幣,下同)引入德國工業4.0技術,將200人工廠的產能提升至600至700人水平,以技術升級為企業存續打下基礎。
關稅戰爆發 主動「分籃放蛋」
2018年特朗普在首個任期內發起的對華關稅戰,成為胡力恒「分籃放蛋」的關鍵轉折點。「當時就意識到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必須開拓歐洲和『一帶一路』市場。」為此,胡力恒赴馬來西亞吉隆坡設廠規避關稅,並開始主動調整市場重心。
今年4月,美國對華加徵關稅一度飆升至145%,直接導致成興塑膠對美出口中斷,客戶陷入觀望。胡力恒迅速調整策略:「佔公司業務五成的歐洲市場成為『必保之地』,佔比三成的美國市場則通過馬來西亞工廠間接覆蓋。」
另一方面,胡力恒同時開啟「連軸轉」模式,4月起馬不停蹄赴英國、法國、西班牙及德國會見20餘位客戶,針對不同市場需求推進差異化合作。洽談產品除傳統動物玩偶外,亦拓展手工藝、安全遊戲、圖片顏料等新品類,助力小朋友藝術創作。「以前是外國客商來東莞或香港採購,現在是主動上客戶辦公室拜訪,深度溝通合作。」他坦言,這段時間的奔波令自己頭髮不斷的脫落,但做實業沒有退路,只能放手一搏。
主動拜訪客戶 產品深度溝通
皇天不負有心人。通過新品開發與客戶綁定,成興塑膠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從去年的五成提升至目前的六七成,同時還斬獲日本、韓國及東南亞訂單,逐步擺脫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胡力恒的「雙面突圍」策略中,馬來西亞工廠是其另一關鍵落子。早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初期,他在考察越南、印尼等國後選擇落戶馬來西亞,核心考量是當地較高的教育水平與自動化對人力不足的彌補。「五年前投資300多萬元人民幣設廠,當時有40多名員工;如今馬來西亞出口美國關稅比中國低了20%。」
更關鍵的是,中美近期就24%關稅展開的90天協商尚未有結果,馬來西亞作為「低關稅通道」的價值進一步凸顯。「美國加徵全球關稅後,對馬來西亞僅24%,是東南亞最低水平之一。」胡力恒透露,今年3月通過參加美國玩具展推介馬來西亞工廠、拜訪客戶鋪墊,目前已有多家美國零售連鎖店及老客戶將中國訂單轉至馬來西亞生產,「當地業務佔比從5%漲至10%,未來仍有增長空間。」
「不變就是等死 變才有生機」
從技術升級到市場多元化,從主動搶灘歐洲到布局東南亞,如今成興塑膠的歐洲訂單持續增長、馬來西亞工廠穩步擴產,胡力恒的突圍之路,正是中國玩具企業在關稅戰衝擊下展現韌性的縮影。「中美關稅戰加速了企業轉型,也倒逼我們增強了抗風險的能力。」儘管歐洲經濟疲軟導致客戶單量縮減,儘管奔波勞累令身體承壓,但胡力恒仍堅持「放手一搏」,因為他深知,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浪潮中,「不變就是等死,變才有生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