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利達集團首席商務官蔡銘峰指,集團在4月關稅戰開打前提前做了準備。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中美關稅戰對大灣區港企影響甚大,不少港企積極見招拆招。在深圳和中山均設有工廠、專業從事精密製造的港企鴻利達集團,通過將產能轉移至馬來西亞、加快拓展內銷等方法來對沖關稅戰影響。該集團首席商務官蔡銘峰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為承接美國客戶訂單,公司在馬來西亞檳城的工廠今年以來大幅擴大產能,如今接到「爆單」。不過,當地房租、人工亦水漲船高,令在當地進一步擴廠面臨新挑戰。

前車可鑑 提前作擴建準備

鴻利達集團的美國業務佔比為49%,輸美產品主要是健康生活用品、醫療產品部件等。蔡銘峰告訴記者,早在2018年美國對華挑起第一輪貿易戰時,公司高層就達成共識,投資在馬來西亞設廠,將關稅影響盡可能降低。於是公司次年在馬來西亞檳城租了7,000平方米廠房來設立工廠,生產和倉儲各佔用3,500平方米。

到今年2月初,美國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對中國加徵關稅時,鴻利達決定擴大檳城工廠,將原有的倉庫轉做生產廠房,另外新租3,000平方米獨立倉庫,並將內地設備搬遷過去。「我們在4月關稅戰開打前提前做了準備。」蔡銘峰說,擴建後的工廠總面積達到10,000平方米,如今累計投資超1,000萬元人民幣,主要用於支付租金、設備轉移費用及本地化運營等。

馬國關稅戰負擔遠低於中國

4月初,美國開始把對華加徵關稅的稅率不斷飆升,蔡銘峰表示,多數美國客戶暫停訂單並觀望,公司只得根據關稅戰進展情況動態調整,每周通知是否復工。同時,公司擴大檳城工廠的產能,加快將美國訂單轉移到馬來西亞工廠。他解釋指,公司經馬來西亞出口美國的關稅僅為1%,另美國對馬來西亞加徵的10%關稅由客戶承擔。即使未來美國將對馬來西亞加徵關稅再上調24%(即目前暫緩實施的24%對等關稅恢復執行),也預計仍將大大低於美國對華加徵關稅水平。

與去年第四季相比,目前鴻利達檳城工廠產能已增加40%,預計到今年第三季,產能將比去年第四季增加一倍。不過,即使過去數月檳城工廠產能大幅擴張,蔡銘峰卻稱公司無法再增加新客戶訂單,原因是關稅戰後美國客戶訂單不斷增加,目前工廠產能經已飽和。而且,部分美國客戶因無法轉移訂單,只能選擇繼續從中國採購但減少採購量,並承擔今年美國對華加徵的30%關稅(即20%芬太尼關稅和10%對等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