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內銷市場是近年來不少中國外貿企業應對國際貿易壁壘手段之一。鴻利達集團CEO特別助理梁秉然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在2018年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當時公司出口市場中,美國佔比高達七成。有鑑於此,公司積極設法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除積極開拓歐洲和「一帶一路」市場外,立即啟動內銷轉型。
梁秉然介紹,鴻利達利用自身先進的精密製造技術優勢,積極開拓內地市場,重點合作客戶的行業包括消費電子類別,如運動相機、耳機等塑膠零部件,以及醫療電子、新能源部件等。如今公司內銷業務的佔比已達約40%水平,而美國市場的依賴降至近50%,歐洲及其他地區市場則佔10%至20%。
聚焦消費電子等高增值產品
談到內銷遇到的挑戰時,鴻利達集團首席商務官蔡銘峰感嘆內銷市場很卷,生產的毛利率顯著低於外銷,並且付款賬期長、價格競爭激烈,需逐步適應內地商業環境。
蔡銘峰透露,為深化內銷業務,公司將加大培訓銷售團隊,以更好地適應內地的商務模式,並大力拓展醫療、新能源等高附加值領域客戶,聚焦高增長賽道如消費電子等,並進一步推動自動化降低成本,緩解毛利率壓力。
拓展內地 設計銷售需多下功夫
對於中國內地市場,成興塑膠製品董事長胡力恒亦感嘆,儘管內地需求很大,但公司設計生產的教育仿真動物模型在內地銷售並不好。目前公司在內地市場僅有3個人的銷售團隊,銷售佔比僅為5%。
他歸納原因分析指,一方面是公司產品以歐美需求來進行設計,另一方面是「我們價格普遍較高,難以與許多低價玩具競爭。」因此,他強調公司會在設計和銷售等方面下功夫,更多地參加內地展會,以便更好地開拓市場,不會輕易放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