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李陽波 青海報道)「密密麻麻的湟魚扎堆在青海湖斷崖岸邊來回遊動,這場景真是既壯觀又震撼。」每年6月開始,便進入到一年一度的青海湖湟魚洄遊季,記者6月28日隨香港媒體青海考察團在青海省海北州剛察縣青海湖斷崖採訪時看到,成千上萬密密麻麻的湟魚不斷被青海湖的波浪推向岸邊,形成一個個隨處可見的密集湟魚群,吸引了眾多遊客紛紛駐足岸邊,一覽湟魚洄遊季的生命奇景。記者從青海省獲悉,經過多年的持續保護,青海湖湟魚數量如今大幅回升,目前蘊藏量已達12.75萬噸,較保護初期增長近49倍,「半河清水半河魚」盛景再現。

青海湖生態系統「基石物種」
青海湖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五大湖泊之首」,素有「高原藍寶石」之稱,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也是維繫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最新監測顯示,青海湖水體面積目前已經持續擴大至4650.08平方公里,相當於四個香港的規模。

作為青海湖生態系統的「基石物種」,青海湖湟魚又稱裸鯉,是青海湖唯一的大型野生魚類,它不僅維繫着湖區生態平衡,更是高原生態文明的鮮活象徵,在青海湖「魚鳥共生」生態系統中發揮着獨特、核心作用。為了全面保護湟魚,2004年青海湖湟魚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名單中。
剛察縣累計放流湟魚超2.1億尾
據介紹,青海湖地處海拔3100米以上的高原,湖水溫度低,魚類餌料生物種類少,湟魚生長十分緩慢,繁殖力也較低。一旦資源枯竭,恢復起來十分不易。自1982年封湖育魚以來,青海省先後6次封湖育魚並持續至今,湟魚也從「瀕危」物種降為「易危」物種。而這一巨大變化的背後,是圍繞湟魚和青海湖開展的一系列環境整治和人工增殖放流等保護手段的介入。
6月11日,2025年第十七屆青海湖湟魚增殖放流暨觀魚季活動在剛察縣湟魚家園舉行,100萬尾青海湖湟魚苗成功放流。而截至目前剛察縣累計放流湟魚幼苗超過2.1億尾,人工增殖放流貢獻率達26%。除了不斷加大增殖放流力度,逐步提升湟魚繁育質量,當地還依託「開湖季」「觀魚季」等特色IP,推出水下湟魚探秘直播、遊牧生活體驗等創新項目,讓更多人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厚植生態保護意識。

剛察縣湟魚家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年端午前後,生長在青海湖的湟魚會洄遊到匯入青海湖的各條河流,逆流而上,回到青海湖上游的淡水河中去產卵繁衍,譜寫「逆流而上、激流勇進、百折不撓」的生命奇觀。記者在剛察縣湟魚家園看到,人工放流之後的河道內湟魚隨處可見,棕頭鷗、鸕鶿等水鳥穿梭於水面,一幅幅「人魚共棲」「人鳥共樂」「人湖共存」的絕美畫卷,吸引了跟多攝影愛好者不斷按下快門。
湟魚「扎堆」候鳥聚集人魚共棲
「多年來,青海省多措並舉廣泛開展護漁行動,為美麗的青海湖水清魚躍保駕護航。」當地湟魚保護志願者張斐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剛察縣全面構建起「全鏈條生態保護+全方位綠色發展」的新格局,持續加大對青海湖的綜合治理,大力實施水生態環境治理、濕地保護、封湖育魚、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措施,當地民眾全民參與自覺「愛魚護魚」,青海湖湟魚蘊藏量達12.75萬噸,較保護初期增長近49倍,人、魚、湖呈現出一片和諧的景象。

據悉,隨着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青海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不僅湟魚數量劇增,亦吸引了眾多候鳥在此棲息、覓食。 根據今年2月份的觀察數據顯示,青海湖可監測到的水鳥共有13種,有770多隻,種類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來到青海湖的候鳥數量還將繼續增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