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介紹廣東助力企業信用修復的情況。敖敏輝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徐紅 廣州報道)經營主體被列入失信名單後,滿足一定條件後可申請修復。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制度的實施方案》,明確了信用修復的渠道和申請材料等。2日,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廣東市場監管系統信用修復助企「十個典型案例」和信用監管「基層改革創新舉措」。發布會上透露,今年1至5月,廣東市場監管系統累計為560.4萬戶經營主體修覆信用,通過信用修復助力企業融資1.67億元(人民幣,下同),釋放註冊資本30.88億元。

據介紹,近年來,廣東市場監管部門對照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工作要求,上下聯動合力固化企業信用修復「一口受理、一次辦成」機制,強化信用協同修復、深化信用修復幫扶、優化信用修復服務、創新信用修復模式、探索智慧信用修復。同時,鼓勵違法失信當事人主動糾正違法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為經營主體提供更寬鬆、更溫暖的監管環境。

此次公布的信用修復助企「十個典型案例」中,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因存在未依照安全技術規範要求進行特種設備生產的違法行為,於2024年8月受到行政處罰,處罰信息在「信用中國」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導致其參與項目招標、年度3A信用評定、開具銀行投標保函等均受影響。今年2月,該公司向茂名市市場監管局濱海新區分局申請信用修復。濱海新區分局指導其備齊申請材料並通過網上辦理信用修復申請,當天即完成信用修復,該公司如期參加招標。自修覆信用以來,該公司共中標工程項目10個,金額近20億元。

另一個典型案例中,深圳市光明區某幼兒園2025年1月因園服抽檢不合格受到行政處罰,處罰信息在「信用中國」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導致其4月初申請貸款失敗。園方撥打12345尋求幫助。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光明監管局在接收相關諮詢工單後,指導其網上辦理並於4月27日完成信用修復。次日,該幼兒園獲批150萬元貸款,後續約3000萬元的戰略融資也進一步提上日程。

深圳建立灣區信用多維賦能機制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還公布了信用監管「基層改革創新舉措」。其中,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創新構建「全鏈條數據歸集、立體化評價模型、多維度場景應用」的信用治理體系和「區域協同互認、跨境數據融通、國際標準接軌」的灣區信用多維賦能機制。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創新推行重點行業「信用+白名單」管理,打造「無事不擾、有呼必應」的服務機制,截至2025年5月底,已認定10988戶信用優良「白名單」企業,覆蓋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等21個產業。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