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合肥綜合保稅區內,一輛白色無人配送車在倉庫承載貨物後,按照計劃路線平穩運行,最終精準停靠在該區半導體企業合肥晶合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的門口。這標誌着,在封關運行十周年之際,合肥綜合保稅區正式啟用智能無人車運輸系統,以科技之力重塑園區供應鏈效率,向智慧化物流躍升。
作為安徽省首個綜合保稅區,合肥綜保區從2015年起步,用2.6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過去十年間實現跨越式發展,規上工業產值增長超20倍。該區先後引進一批保稅物流分撥項目,包括全國規模第二的美國應用材料公司集成電路備品備件倉庫、全國首個美國康寧中國區域物流分撥中心、尼康全國半導體配件分撥中心等,2024年實現進出口210.58億美元。
採用3D激光雷達 運輸效率增50%
據了解,首批投運的「白澤號」無人車由海程邦達提供,載重最高可達200公斤,單次充電續航超80公里,路線長度單程預計2公里。無人車使用AGV自動搬運系統,精準對接倉庫,並通過3D激光雷達、RTK、IMU、慣性導航、超聲波等傳感器,實現環境感知、路徑規劃和自主行駛。

「白澤號」無人車的投用,將助力合肥綜保區打造「保稅倉—企業」的智慧物流閉環,運輸效率將提升50%以上,滿足區內企業短途配送需求,助力集成電路產業降本增效。之後,這批無人車將重點服務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產業企業的貨物運輸,通過智能化配送,讓「芯屏」產業鏈跑出加速度。
12項首創政策和技術 實現跨越發展
除了無人駕駛物流車,合肥綜保區亦從政策、配套服務等多方位為區域發展助力。廬州海關監管一科副科長袁鵬飛介紹,近年來,「通過12項全省乃至全國首創政策和技術,合肥綜保區通關效率提高90%以上。」
「綜保區特殊的稅收和貿易便利化政策,幫助我們降本增效。」晶合集成資材副總經理室協理簡瑞榮介紹,為提高通關效率,該區聯合廬州海關實施了一系列創新舉措。比如,針對光刻膠等高精尖進口貨物,實行上門查驗而非碼頭查驗,確保貨物性能不受影響;採用「無感智檢」技術,實現遠程查驗。「我們一、二期項目已經達產,晶圓代工規模位居全球第九。在液晶面板驅動芯片細分領域,晶合集成市場份額佔到五成。」簡瑞榮說。
「眼下,安徽正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地一區』,合肥綜保區將持續立足戰略定位,用好特殊政策,深耕『芯屏』賽道,為『三地一區』打造貢獻更多戰新力量。」合肥綜保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安冬梅表示,未來,合肥綜保區將聯合廬州海關,持續創優營商環境,創新監管政策保障,推動更多創新場景的試點,逐步覆蓋跨境物流、保稅倉儲等全場景,為區域產業升級注入新質生產力。(朱順傑、趙雪兒、袁鵬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