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減稅法案,在美國國會參議院經過超過24小時的辯論後,於周二(7月1日)進行表決。儘管共和黨內存在分歧,以及民主黨全面封殺,但在副總統萬斯投下決定性一票後,法案以51票對50票通過,為特朗普推展其核心政策鋪平道路。

此前,參議院周一就特朗普的「大而美」減稅法案,討論修正案並安排後續投票。《華爾街日報》報道,由於多項修正案辯論程序冗長,投票程序延至周二,共和黨人相信法案能趕在周五限期前呈交特朗普簽署。與特朗普分道揚鑣的富豪馬斯克則揚言若法案通過,他立即會成立新政黨。

截至美東時間周一晚,參院仍在就10項修正案進行辯論和投票,其中大部分是民主黨人為配合「拉布」策略提出,幾乎不可能過關。參院民主黨領袖舒默宣稱,民主黨人「旨在證明今次的法案多麼不受歡迎」。

●舒默稱民主黨人「旨在證明今次的法案多麼不受歡迎」。法新社

亦有少數修正案由溫和派共和黨人提出,包括為新建設的風能和太陽能項目提供稅收減免等。例如緬因州參議員柯林斯的修正案,要求將美國最富裕群體的入息稅提升至2017年減稅前水平,不過預計該修正案無法過關。

法案一旦在參院過關,會送回眾院審議。多名溫和派共和黨眾議員警告,他們不滿法案大幅削減醫療補助計劃開支。屬於預算開支鷹派的共和黨眾議員則認為,法案的減稅額度超出眾院目標,即減稅額度較政府削減開支多出2.5萬億美元(約19.6萬億港元)

已有兩名反對該法案的共和黨議員宣布退休,分別是眾議員培根和參議員蒂利斯。培根表示自己在外交政策和貿易問題上陷入黨內紛爭。蒂利斯稱他不支持特朗普的立法,為此不再尋求連任。

特朗普威脅政府效率部查馬斯克

馬斯克周一在社媒X炮轟法案,「所有在競選時承諾削減政府開支,其後又立即投票支持史上最大額度債務增長方案的國會議員,都應感到羞愧!若這是我在這世上做的最後一件事,他們明年的初選將落敗。」他又稱「若今次瘋狂的開支法案獲通過,『美國黨』會在第二天成立。」

特朗普反擊說,馬斯克可能是歷來拿到最多政府補貼的人,聲稱若沒有聯邦政府補貼,馬斯克會返回南非,美國也會節省大筆投放在火箭、衛星和電動車的財富,「或許我們應讓政府效率部好好審查!」馬斯克回覆稱,特朗普政府大可馬上「閂水喉」。

多項民調顯示:法案支持率不足三成

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6月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49%美國人反對「大而美」法案,僅29%的人支持。調查還發現,47%受訪者認為該法案將對他們及其家庭產生負面影響,只有24%預計法案將產生正面影響。

●示威者製作紙棺材反對特朗普「大而美」法案。 美聯社

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的民調也顯示,僅27%美國人支持「大而美」法案,53%的人反對該法案。美國智庫凱澤家族基金會的民調則發現,64%受訪者對法案持負面看法,民主黨和獨立人士強烈反對,共和黨人則表示支持。

據霍士新聞報道,美國參議院周日(6月29日)對「大而美」法案進行宣讀及正式辯論期間,國會警察在現場拘捕一名擾亂秩序的男子。該男子在議員們辯論法案時,從旁聽席大喊「你們這些人太差勁了」。

根據警方通報,佛羅里達州居民羅傑斯因拒絕服從警方停止擾亂秩序的命令被捕。從現場影片可清楚聽到,羅傑斯從旁聽席向議員發出批評,包括「你們這些人真糟糕」和「你們太差勁」等言論,羅傑斯的矛頭似乎主要針對共和黨議員。

法案大削社福經費 46州措手不及

美國總統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大幅削減社會安全福利計劃的聯邦經費,預料將對各州帶來重大影響,但全國46州於周二(7月1日)起便進入新的預算年度,時間上已來不及因應。

美聯社報道,46州周二起進入的預算年度,某些州份的州議會仍在上班,但絕大多數州議會已進入暑期休會,州政府支出計劃拍板時,並不知哪些聯邦經費將遭削減或削減額度多少。「全國州政府委員會」執行主任艾金斯稱,事件在各州政府之間造成極大不確定性,也產生某種焦慮。

●美民眾在用粉紅豬氣球抗議削減Medicaid資金。 路透社

部分州份早一步採取應變措施,預留某些經費在財庫裏,或指派委員會隨時注意聯邦刪減經費將造成何種衝擊。其他州份則暫時規劃今年休會期間將返回議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聯邦醫療補助計劃 (Medicaid)及俗稱「糧食券」的「營養補充援助計劃」聯邦經費被刪後要如何因應。還有某些州份決定先行觀望,等待州議員開會時再研商。

低收入群體援助依賴聯邦補助

「全國州預算辦公室協會」各州預算研究部主任希格瑞茲表示,若聯邦經費遭大幅刪減,各州恐沒有辦法完全吸收預算短缺。非牟利醫療研究團體「凱瑟家庭基金會」統計,以低收入居民為服務對象的Medicaid計劃,經費約佔各州政府總預算30%,對許多州份來說都是花費最高的單項計劃。Medicaid絕大多數經費來自聯邦補助,因此聯邦政策出現任何改變,都可能在各州之間引發漣漪效應。而糧食券的所有經費及行政開支半數經費均來自聯邦政府,「大而美」法案將讓州政府承擔更多開支,州政府須設法籌錢。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