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集團李亞東(右一)、中聯辦青年工作部崔峰(左一)為優秀學員頒獎。

我有幸獲優秀學員獎,去年聖誕節我參加了「華夏博覽看今朝」第四期研學活動。從香港到北京,再到吉林;從維多利亞港灣的溫潤細雨,到中國和朝鮮邊境的凜冽寒風;從充滿人文氣息的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國國家大劇院,到充滿科技創新應用、現代製造業元素的中國一汽、中國中車,這7日的行程,是我中學時代到目前為止,最豐富的一次旅行。尤其可貴的是,這次研學活動,中國魯迅文學院的陳小手老師、香港作家聯合會的韓老師,一路與我們相伴,指導我們邊走邊看、邊看邊寫,在研學活動最後一天的匯報會上,認真聽了我打算寫什麼,給了我耐心的指導。回到香港後,韓老師還將我的文章推薦到了《文匯報》,並在春節刊出了,那是一份沉甸甸的春節禮物。

說到研學成果,我想講:一是參觀中國一汽和中國中車。中國汽車製造業從零突破,一步步發展成金字招牌,這是中國速度,更是中國力量。有一個環節令我十分喜歡:在中國一汽,他們把最新型的車輛展示出來,而且允許我們這些香港來的中學生坐到駕駛位去操控體驗。這個感覺很棒,是一般的旅行無法實現的。

另一個,是國家大劇院。之前,我聽過不少參加內地參訪活動的同學都說過,在長安街看到了很多代表性建築,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等等,也有同學說看到了中國國家大劇院,造型獨特,別具一格。而我顯然比他們要幸運得多,「華夏博覽看今朝」不但安排我在外面看中國國家大劇院,更專門安排了一場歌劇讓我去欣賞。國家大劇院龐大的橢圓外形,像是「天外來客」,精巧地落在了北京長安街上,在夜晚的風中愈發玉潔冰清。明珠般的奇異姿態又充滿美感。這新穎前衛又頗具浪漫主義氣息的設計,在北京這座古老的城市之中完美地融入,我認為,這體現了中國文明的善於借鑒和包容的博大胸懷。走進去,裏面的設施是一流的。

那天晚上,我們欣賞的劇目是《冰山上的來客》,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歌劇,讓我通過現場觀看,努力理解「歌劇」這個藝術門類在表達上的特色: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把主題和藝術融為一體,以詠唱的形式激盪人心。我很喜歡這部歌劇的故事和歌詞,特別是《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讓我充分理解了文學這個載體,可以讓民族大愛和愛國情懷在歲月中傳承。當然,還有一點特別重要:招商局為了安排這次歌劇觀賞,在行程出發前在「少年作家班」的課堂以及行前培訓會上,專門講了《冰山上的來客》的創作背景;我觀看了同名電影,對故事有了完整的了解。如果沒有這樣的「預熱」,就很難在那天晚上的有限時間裏,達到好的研學效果。

研學之外我很想感激招商局在中華基金中學開辦了中文寫作特長班,後來發展成「少年作家班」。兩年來,我們中華基金中學的同學們堅持參加少年作家班,和文學導師一起探討文學的基本要素:軍事文學專題,讓我們對中國當代軍人的精神有了深入了解,那是一個廣闊又令人深思的領域;古代文學專題,讓我從王維的詩歌、蘇軾的散文、明清的小說中,深刻理解文學的意境,這種「精神」的陪伴寶貴。或許,我們的身邊,並不缺少與我們相遇、一起走過一段路的人,每一天、每一年,我們都會遇見很多人,但能從精神上、文化上、思想上,一直傳遞給我們溫暖和力量的「陪伴」,是不多的。我會把這些收穫在學校內裏、親人間、朋友老師之間作分享,讓更多的人分享我的體會、我的快樂。 ●中華基金中學 韓少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