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秦德盛

我自覺很幸運,先後參加了「華夏博覽看今朝」第三期、第六期活動,不但暢遊故宮、尋根三晉、探尋中華文脈,還到訪了威海船廠;我還參加了今年3月份的文學創作實踐活動,在武漢,登上了黃鶴樓,真切感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文人精神,還搭乘了中國長航集團的遊輪飽覽長江景色。在我看來,那也是不同形式的「看祖國」,它從更深的層次、文學的角度,引領我的腳步、激發我的情感,堅定我成長成才、建設香港未來的決心。

我想講幾件研學中發生的事情,或許都是小事,卻足以影響我的「生命」:在第六期研學團,在太原,招商局安排我們與當地最好的中學交流,於是,我認識了山西省實驗中學的同齡人。在半日的相處時間裏,他們帶我參觀了學校,遊覽了晉祠,一起享用了午餐。在晉祠,有個難老泉,是晉祠三絕之一,它的泉水出自懸瓮山斷岩層,長流不竭,因此得名。山西的同學娓娓道來,他很認真地告訴我,沐浴了難老泉的泉水便能長生不老,學生摸過後還能逢考必過。我們相視一笑,因為我們都清楚這樣的傳說,不過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但我心裏知道,他們對我的祝福卻是無比真實的。難老泉旁還有一處許願池,裏面布滿了銀光閃閃的硬幣。據說那也是每逢大考前,山西學生必來朝聖之地。作為學生的我,自是希望也可以在考試時下筆如有神,奈何當時手中一個硬幣也沒有。正想留下一句「求神不如求自己」一走了之時,山西的同學主動幫我找路人換硬幣——他們用自己的零花錢,換了硬幣,就為了給我一個祝福。

回到香港很久了,我還記得那個硬幣以及那個同學真誠的笑容。前兩天,我放學回家,門口放着一箱大大的順豐快遞。我好奇打開,滿滿都是山西的特產!裏面還有一封信,那是和我結對的山西同學寫的,她說,當時她和我介紹的那些山西特產,只要我說是沒吃過的,她都想讓我能嘗一嘗!半天的「同遊」,情感的紐帶卻那麼緊密、那麼厚重,香港和山西,到底有多遠?那一晚,我第一次失眠了。

去年暑假,第三期研學團,在遼寧丹東,我們被安排和當地的盲人學校進行聯誼。內容當然比山西這次簡單得多,但內涵卻同樣豐富,並且令我深深震撼。一位只有十二歲的視障女童,為我們演奏了4首鋼琴曲,她的指尖在琴鍵之間飛躍彈出了優美婉轉而又靈動跳脫的旋律,舞台上的她彷彿與鋼琴融為一體。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嘆為觀止。我當時就在想,上天關上了她心靈的窗戶,卻為她打開了音樂之門。她的人生,固然不是那麼圓滿,但她卻用音樂刻畫出一個又一個惟妙惟肖的故事,為這個世界帶來快樂和美好。在她的內心有一個自強不息又純潔的靈魂。回到香港之後,我一直在反思,我的先天條件和成長環境雖比上不足,但已經比大部分人優越不少,但我卻自卑內向、經常怨天尤人。一個生來就被黑暗籠罩的人,都在努力閃耀自己的光芒,為身邊的人發光發熱,我有什麼理由放棄自己?我在想,我和優秀到底有多遠?可以說,那次研學回來後,我開始努力改變自己,整整一個學年,我一直在努力着,家人、老師,都說我比以前開朗了、進取了、懂事了。

第三件事,是今年春天,我參加香港少年作家班的文學創作實踐,到了武漢。同一個團來自不同學校的20名學生,都給了我很多啟發,不論是他們的才華、性格還是品質。記得有天晚上散步時,聽他們交流在各自學校組織活動的經驗,我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應該如何統籌分配手中的工作,以及如何調和不同人之間的矛盾、如何有分寸地與人溝通。參加文學創作實踐,而收穫又遠不止在文學。我不禁想:我離我的夢想,究竟有多遠?

●漢華中學 秦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