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助力百千萬,賦能見成效」——2025年「多彩鄉村 向新而行」系列實踐活動啟動會在韶關市翁源縣翁城鎮壹號糧倉舉行。省市縣鎮村幹部群眾、高校師生代表等百餘人參加。廣外新聞學院2022級哈薩克族本科生帕提瑪·卡漢受邀作為全省唯一優秀學生代表分享經驗。

圖片來源:「廣外新傳青年」微信公眾號

本屆實踐活動由省地方志辦、省文明辦、省委港澳辦、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參事室(文史館)、團省委、省文聯、省學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日報社)、省出版集團等12家單位聯合主辦,由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承辦,旨在通過形式多樣的鄉村調查和鄉村實踐,開展地情教育、思政教育、文化教育,引導社會各界聚焦鄉村、推介鄉村、服務鄉村。

圖片來源:「廣外新傳青年」微信公眾號

2024年,依託廣東省委宣傳部與大學部校共建的平台,帕提瑪·卡漢帶領團隊用「專業賦能鄉村振興」的初心奔赴江門恩平,繪製出「產業+文化+生態」調研地圖。

圖片來源:「廣外新傳青年」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源:「廣外新傳青年」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源:「廣外新傳青年」微信公眾號

她帶領團隊累計產出視頻和調研報告等成果超過50項,發表在學習強國、南方日報等主流媒體平台。其中《飛「閱」恩平》視頻瀏覽量超過10萬次,與厄瓜多爾留學生合作拍攝的講述茶坑石雕的《匠心石蘊》視頻瀏覽量超過50萬次。2項視頻均獲得2024年「多彩鄉村」系列實踐活動微視頻類一等獎,表現卓越,以實際⾏動踐⾏了鄉村振興的使命,展現了新時代⻘年的⻛採與擔當。

自2023年啟動「百千萬工程」以來,新聞學院堅決貫徹廣東省委及學校黨委工作部署,將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與新聞觀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鏈條,構建起「實踐育人+專業賦能」的特色模式。學院累計組織超1500人次師生團隊扎根基層一線,聯動百家媒體及地方單位搭建實踐平台,組織千餘名學生參與調研服務,為超萬名群眾提供專業支持,高標準實現「百、千、萬」階段性目標。

師生團隊以腳力丈量鄉土,以筆力記錄時代,累計創作新聞作品及調研報告超1500件,累計瀏覽量超9000萬次,多篇成果登上央媒及省級主流平台。在此過程中,學院持續深化「紅傳工程」育人理念,擦亮「心傳先鋒」人才培養品牌,依託多語種專業優勢,創新國際傳播敘事,推動嶺南文化「破圈出海」,着力培育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養扎實、國際傳播能力突出的新時代傳媒生力軍。

(來源:「廣外新傳青年」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