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電大王」之稱的德國寶創辦人陳國民回顧過去接近50年的創業歷程 ,深刻體會到創業之路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阻滯與困難。因此,他認為抉擇至關重要,創業者應選擇自己真正能夠做到的事,才能走得長遠。回想1982年創業之初,陳國民堅信香港社會必須跟隨世界潮流,同步前進,電器化家庭乃大勢所趨,因此決定投身家電市場。從生產熱水器起步,逐步拓展至高科技廚櫃、廚房電器及智能家居產品 ,最終打造出今日的德國寶家電王國。

採、攝:《香港仔》記者康志強

談及過去創業的艱難,陳國民感觸良多,指出當年創業的環境與現時截然不同,過去香港沒有今時今日的眾多基建,社會的發展都是由一個雛形開始。他笑言,那個年代香港人都是真正白手興家,非含住金鑰匙出世。

陳國民:「德國寶成功之道是毋忘初心,堅持信念,做到最好。」

敏銳觀察家電發展路向

在六七十年代,國際公認日本和歐洲的家電技術最為先進,當時德國已率先發明並生產各類型家用電器如熱水器、抽油煙機及抽濕機等。面對這一趨勢,陳國民敏銳觀察到香港家居電器化是未來必然的發展方向 ,而且這一趨勢將具有持續性與長遠回報 。因此,在1982年創立德國寶時,他已選擇專注於生產家用電熱水器,因為生產難度相對較低,自己更有能力完成這項產品研發與市場推動 。「我喺1975、76 年入行時,就決定投身熱水器行業 ,因為生產技術及投資較其他家用電器較為簡單,而且我覺得那時候香港家庭可以用熱水器沖涼代表一種享受及進步。」陳國民回憶道。

他指出, 四五十年前香港仍屬發展中地區 ,當時許多家庭仍使用火水爐煲水沖涼,而能夠在家中浴室裝置熱水器的家庭,已可視為今日的中產水平,象徵着家居生活的提升與進步。

顧客們正在選購德國寶新推的家電產品。

然而,陳國民認為,企業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因此,直到1982年,他才正式創立德國寶,推出品牌的首款產品——熱水器。隨着業務逐步擴展,到八十年代中,他意識到公司不能只有單一產品,而必須要橫向發展,拓展更多家庭電器,以滿足市場需求。於是,德國寶開始進軍廚房家電領域,開發更多家電產品,例如廚房嵌入式電器及各類型小家電等,進一步提升港人的家居生活質素。此外,當時一般家庭對廚房的要求不高,以較為簡單的獨立吊櫃與地櫃為主,而德國寶則率先引入德國設備,設計及生產高質素整體廚櫃,為家居空間帶來更多創新與便利。

由於陳國民屬於完美主義者,例如考慮發展廚櫃市場時,也會選擇與德國最大機械設備廠合作,採購全自動化設備,生產最現代化的智能廚房以滿足市場需求。今時今日,德國寶除銷售由德國設計及製造的各類型熱水器外,一直與德國設計師共同研發,全面提升產品智能化及多元化電器,現時市面上德國寶的家電產品,種類繁多,其中包括各種廚房電器、煮食爐具、季節性家電、保健產品等。

德國寶銅鑼灣旗艦店,佔地2.7萬平方呎。

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

總結德國寶成功之道,陳國民認為,堅持創業時的初心,那就是產品要堅持良好的品質、口碑和信譽。至於德國寶的未來路向,他指,「我覺得德國寶係朝着要配合國際市場未來的需求,同步發展,尤其在AI 智能化方面,與時並進,切勿落後於大環境及不思進取,我哋必須站在時代嘅尖端領導潮流,打響香港品牌,揚威國際!」

德國寶家電旗艦店設有Cafe,方便客人參觀完後可休息及用膳。

從未想過交棒或退休

目前,陳國民的兩位千金都在德國寶協助公司運營,但他笑言,自己從未考慮過退休或交棒的問題。他始終堅持,對於子女的成長,最重要的是給予自由發揮的空間 ,正如當年大女兒Karen到海外升學時,他完全不干預選科及選校 ,「我只負責供佢哋到海外讀大學,畢業後就要靠自己能力搵食,不可靠父蔭。」 陳國民坦言。至於如何評價女兒的工作能力,他仍然保持一貫的嚴謹與低調 ,僅簡潔回應,「非由我講佢哋嘅,應該由外界人去評價佢哋。」

聽取銷售情報 集思廣益

若說陳國民是一名工作狂一點也不為過。他透露,自己每天都返公司上班並主持大部分會議,尤其是每個周末都會以微信視像主持內地電商主管部門的匯報,繼而聽取港區營業部報告本港的營業狀況,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除非出外旅遊或公幹)他都會返公司主持會議。「每周我會聽取Sales成員發表意見及報告市場狀況,而我又可以喺會議上第一時間將未來嘅新產品介紹俾Sales們,攞吓佢哋意見。」陳國民形容會議上除了他的想法外,同時還可以聽取各人意見,望能做到集思廣益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