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濤 甘肅報道)5月19日,記者從甘肅省「七地一屏一通道」系列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4年,黃河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為97.6%,幹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9年達到Ⅱ類,黃河幹流臨夏段更是獲評全國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成為黃河流域生態治理的典範。
甘肅省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會處,是我國承東啟西、連通南北的重要戰略通道,是黃河、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是阻擋騰格里、巴丹吉林、庫姆塔格等沙漠匯合南侵的屏障區,在我國「三區四帶」生態安全格局中佔據核心位置,是唯一被國家定位為國家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省份。

近年來,甘肅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24年,省政府印發《甘肅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要打造覆蓋全域的「四屏一廊」保護分區,即河西祁連山內陸河生態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區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隴中隴東黃土高原地區生態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地區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黃河地區生態走廊。
甘肅省將祁連山生態保護作為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關鍵一環,推進常態長效化保護工作。通過建立健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生態環境准入制度,以及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和林長制等,不斷完善祁連山生態制度體系。評估顯示,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地森林蓄積量持續增加,草原生態穩定性不斷增強,水域面積更加穩定。保護區內不同種群野生動物數量較2014年提高了15%~20%,並且首次在秦嶺調查區域內發現金貓、獼猴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實體,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提升。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方面,甘肅省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構建起共抓大保護、協同大治理的工作格局。自實施黃河戰略以來,累計獲得國家下達黃河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31.5億元、中央財政獎補資金48.4億元,同時省級配套5.5億元,為一系列綜合治理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堅實保障。通過扎實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全省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達98.27%。2024年,黃河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為97.6%,幹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9年達到Ⅱ類,黃河幹流臨夏段更是獲評全國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成為黃河流域生態治理的典範。
據了解,甘肅省每年投入約200億元資金用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同時,以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大數據平台為支撐,初步建立起覆蓋氣、水、土、聲、生態等要素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監測、監控、執法高效聯動,推動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未來,甘肅將繼續圍繞「四屏一廊」保護分區深化生態保護各項工作,為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持續貢獻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