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5月17日,202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深圳召開,以「共享未來:構建開放包容的經濟與金融體系」為主題,召開13場主題討論會議和2場閉門會議。近百位中外高級別政經領袖、重磅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全球貨幣體系、國際貿易與投資、全球經濟碎片化挑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發展等熱點主題,展開深入的思想碰撞與觀點交鋒。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在發言中提到,儘管美國採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措施,但中國將繼續發揮關鍵作用,推動多邊合作,構建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全球化體系。他表示,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可能會推動中國、歐洲以及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走向一個「比較合理的、可行的」多邊貿易體系。
斯賓塞:美奉行單邊主義 但多邊主義仍是主流

邁克爾·斯賓塞指出,當前全球貿易體系正經歷深刻變革。美國政府奉行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例如退出世衞組織、氣候變化協定以及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對全球貿易格局造成了嚴重衝擊。他將這種做法形容為「反多邊主義」,並警告稱,如果任由各國「各自為政」,重蹈《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的覆轍,將給世界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
然而,邁克爾·斯賓塞對全球貿易的未來仍然保持樂觀。他認為,儘管美國的影響力不容忽視,但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包括歐洲、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都致力於維護和發展多邊體系。他預測,未來可能會出現一種「混合情景」,即在美國缺席或反對的情況下,其他國家仍將繼續推進全球化和多邊合作。
「中國繼續推動多邊主義,這很重要,也能使地球上所有國家獲益。」斯賓塞指出,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之一,也是許多國家重要的貿易夥伴。他相信,中國將繼續推動多邊主義,這不僅符合自身的利益,也有利於促進全球共同繁榮。
斯賓塞還提到,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已經削弱了消費者信心,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開始展現,若不糾正,將對包括中美在內的全球經濟帶來災難性影響。當前特朗普政府與中國及其他國家展開的雙邊談判是對先前政策的調整和糾正,「這是個非常樂觀的進展,畢竟沒人希望在互相傷害的道路上走下去。」對於美國的貨幣政策走向,他認為,美聯儲目前仍在觀望之中。
中國已成為科技製造者和出口者 歐洲宜推動市場多樣化

波蘭前總理馬雷克·貝爾卡重點圍繞全球關稅政策影響做主旨分享。馬雷克·貝爾卡表示,美國近期實施的關稅政策帶來了顯著的不確定性,不僅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也對美國自身經濟產生直接影響。他提到,美國試圖通過單邊政策使美元走弱,以重現傳統製造業的繁榮。但目前可以看到,資本開始流出美國美元市場,美元作為全球貨幣以及全球儲備貨幣位置也會逐步走弱。
馬雷克·貝爾卡認為,美國政府採取的戰略和方法已經引起了美國社會的動盪。對於歐洲,他表示,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歐洲既非贏家也非輸家,並且這對歐洲毫無益處,歐洲應該推動市場多樣化。
「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科技的製造者和出口者,所以中國要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技術、知識轉移和技術轉移,這一點是需要多邊談判以及達成共識的。當下,歐洲的公司希望更廣泛地進入中國市場,中國也有興趣討論這一點。」關於關稅問題,馬雷克·貝爾卡認為,雖然關稅問題很重要,但不應過度誇大其影響。「最近很多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很有可能在歐洲,中國的電動汽車會代替特斯拉的位置,特斯拉也並不是歐洲公司,所以其實沒有什麼大的問題。短期來看,歐洲應該嘗試多樣化市場,多樣化市場之後會有更好的發展。」馬雷克·貝爾卡表示。
寬鬆貨幣政策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在不確定性加劇下,全球貨幣體系何去何從?國際金融體系是否迎來歷史上的轉折點?在本次論壇的「面向未來的全球貨幣」討論環節,聯合國前副秘書長馬克·馬洛赫表示,國際秩序受到了美國發動關稅戰的挑戰和顛覆,應對美元角色和全球貿易角色的挑戰,替代方式都是要有全球多邊主義。「我們需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在他看來,面對關稅危機,更應將其當做一個機會,抓住契機建立更好的全球經濟秩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馬歇爾·米爾斯希望世界有更平衡和更有韌性的經濟,「關稅戰背景下,當下的供應鏈格局意味着高關稅,這使得公司處境更加艱難,企業的投資決策會更加猶豫,各個行業也不會以更有效的方式分享市場資源,企業家創新也會受到抑制。」馬歇爾·米爾斯認為,高關稅政策持續時間越長,影響就會越大,它不是有效稅收,它導致經濟活動減少。
對於貨幣政策,馬歇爾·米爾斯建議,中國仍然要有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應對現在國內消費萎縮和國外壓力增加的難題,要推出不是基於信用、而是基於利率的寬鬆的貨幣政策,並對房地產行業給予資金支持以便完成當下爛尾的工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