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劉蕊 河南報道)在全球信息技術產業格局加速重塑的背景下,國產芯片在性能提升與生態構建層面正展現出強大發展動力,有力應對全球算力產業鏈面臨的諸多挑戰。日前,2025河南省信創與人工智能新質發展大會在鄭州航空港區舉辦。會議期間,記者採訪了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探討國產芯片的突圍之道與未來走向。

破解卡脖子難題,性能突破奠定堅實基礎
從2001年起步至今,龍芯已走過20餘年發展歷程,成功實現性能「從追趕到齊頭並進」的關鍵跨越。胡偉武指出,儘管龍芯CPU工藝較國際領先水平存在一至兩代差距,但憑藉架構創新與技術優化,其性能已能與國際主流產品相媲美。「性能瓶頸不再是制約我們發展的關鍵因素。」胡偉武強調,這意味着國產芯片已具備在全球市場中與國際巨頭競爭的基礎實力。

據公開報道顯示,以產品為例,龍芯於2023年推出的桌面端CPU龍芯3A6000,實測性能相當於英特爾公司2020年上市的第十代酷睿四核處理器;2024年研製成功的16核及32核版龍芯3C6000服務器CPU,性能相當於英特爾公司Xeon4314和6338;當前正在研製的3B6600八核桌面CPU使用成熟工藝,預計單核/多核性能可以達到使用先進工藝的中高端酷睿12到13代水平。
構建新發展格局 生態重構成為關鍵賽道
當下,國產芯片產業進入「後性能時代」,生態體系的完善程度成為決定產業發展的關鍵。胡偉武表示,龍芯生態建設需突破「應用適配層」與「產業協作層」雙重壁壘。「部分在Windows系統下成熟的應用場景,在新的龍芯體系中仍需重新適配,這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通力協作。」

為此,胡偉武希望能夠通過5~10年時間實現產業規模數量級突破,構建與國際巨頭並行發展的產業格局。
近年來,龍芯的生態建設已取得顯著進展。目前,與龍芯開展合作的廠商達到數千家,下游開發人員達到數十萬人,基於龍芯處理器的自主信息產業生態體系正在逐步形成。統信、麒麟、歐拉、龍蜥、開源鴻蒙、Debian等國內外諸多操作系統社區都具備了龍芯的版本,WPS、微信、QQ、釘釘、騰訊會議、美圖秀秀、搜狗輸入法等基礎應用也具備了龍架構的版本。
借力國家戰略 實現信息技術產業自主可控
在胡偉武看來,龍芯生態建設是國家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產CPU的發展不僅是技術競爭,更是國家信息技術體系安全的重要保障。
現場,龍芯智算生態正式啟動,未來,龍芯中科將攜手河南空港智算中心、太初、南數集團,共同打造基於龍架構技術路線的國產智算新生態。胡偉武表示,龍芯中科將深度參與鄭州航空港區算力底座建設,努力實現自主「芯」與人工智能協同突破,通過支持龍架構與國產AI框架的深度耦合,為國產技術路線AI生態建設提供技術基礎、貢獻關鍵力量。
從「十二五」到「十四五」,龍芯始終堅持自主研發核心IP,憑藉完全自主的指令集架構和全棧生態能力,其研發的處理器性價比高、操作系統成熟穩定,與X86、ARM並列的基於龍架構的Linux基礎軟件體系已經建成,解決方案在製造、能源、交通等關鍵行業廣泛落地。龍芯中原總部基地項目自2023年8月簽約入駐航空港區以來,300台龍芯服務器和近4000台龍芯終端已入區,數十家上下游企業積極融入港區的龍芯生態,開啟政務雲規模化應用「加速度」,為更多行業和地區國產化替代探索了路徑、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借鑒。
作為河南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鄭州航空港區正錨定「中原信創和人工智能高地」目標,以智算中心為底座、龍頭企業為引領、特色園區為支撐,聚焦信創產業與人工智能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信創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協同緊密的發展矩陣。目前,港區已累計入駐信創及人工智能企業90家,帶動就業近3000人,形成「龍頭引領+生態協同」格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