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街頭巷尾,「便利店+社交體驗」的新型消費場景正悄然改變着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港碼頭,穿梭往來的集裝箱見證着「庫港聯動」模式帶來的外貿新動能。
這些創新實踐背後,是香港杭州臨安青年會副會長徐鉦洋探索現代商業體系的足跡。從香港求學到浙江創業,徐鉦洋以「毛細血管+大動脈」的產業布局思維,在消費升級、外貿服務和跨境物流產業協同方面,探索更多可能性。
出生於1998年的徐鉦洋是香港理工大學供應鏈管理專業碩士,這段求學經歷為他打開了觀察全球商業脈動的窗口。穿梭於維港兩岸的繁華商圈,他敏銳捕捉到「Z世代」對「第三空間」消費場景的需求升級。
「傳統便利店已不能滿足年輕人對社交體驗與即時滿足的雙重期待,在對零售市場趨勢進行調研後,我希望打造一個『便利店+社交體驗』的新模型。」帶着這樣的創新想法,畢業後徐鉦洋回到家鄉臨安創業。
通過選品年輕化(增設進口零食專區、現制茶飲吧台)、服務智能化(自助結賬+會員社群運營)、布局社區化的三維革新,徐鉦洋推動項目在臨安落地,為年輕人提供了新的消費場景。
「香港的國際視野給予了我創新靈感,浙江的廣闊市場為我提供了實踐舞台。」往返於浙港間,徐鉦洋這樣詮釋其「創業經」。
他回憶,在香港求學時經常有機會參觀貨櫃碼頭和貨運公司,了解了香港發達的國際貨運模式,「所以我也想嘗試能否借鑒香港的物流模式,幫助臨安進出口企業降本增效」。
回鄉創業後,徐鉦洋提出多方共建「庫港聯動」項目,即以臨安公用型保稅倉庫為集裝箱中轉站,試行「進口空箱、出口套用」,同步從安吉港引入國際航運訂艙功能。2023年,該項目共實施「庫港聯動」485個集裝箱,業務規模穩步擴大。
「我們希望把保稅倉從倉儲空間升級為外貿服務中樞,打造成『平台功能齊全,外貿事務一站可辦』的國際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徐鉦洋展望說。
目前,徐鉦洋正着力打通消費端與產業端的價值閉環,探索雙軌驅動的產業願景。即一方面推動便利店新型消費場景,打造高品質生活圈;另一方面構建跨境供應鏈公共服務平台,為企業提供從保稅倉儲到渠道分銷的全鏈路解決方案。
「現代商業體系既要便利生活,更要賦能生產,便利店是觸達消費終端的毛細血管,跨境平台則是貫通產業動脈的樞紐節點。」在徐鉦洋看來,真正的商業創新,既能溫暖街頭巷尾的煙火日常,也能架起通達全球的貿易橋樑。他計劃持續深耕「消費-貿易-物流」產業協同網絡。
在香港求學期間,徐鉦洋加入了香港杭州臨安同鄉會,得到不少幫助。如今擔任香港杭州臨安青年會副會長後,他也積極牽線浙港兩地青年交流、互動。
「我就是浙港交流合作的受益者,也希望更多年輕人能發揮利用浙港兩地優勢成就自我。」徐鉦洋說。
(來源:中新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