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朱燁 北京報道)經過中美經貿高層連續兩天展開會談後,瑞士當地時間12日上午,中美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此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達成重要共識,並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達成多項共識,包括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並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是雙方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邁出的重要一步,為進一步彌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這亦標誌着中美貿易爭端得以暫時緩和。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分析,中美關稅互降後,香港將在疊加自由港的優勢基礎上,繼續從與內地的合作中尋求更大的機遇。

商務部發言人指出,今年4月以來,美國政府在此前單邊加徵關稅的基礎上,又對華加徵所謂「對等關稅」,中國進行了堅決正當反制。隨後美方輪番升級關稅措施,將對華「對等關稅」稅率從第一輪的34%先後提升至84%和125%。美高額關稅嚴重損害雙邊正常經貿往來,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

●中美經貿高層會談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當地時間11日晚在出席中方代表團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時表示,此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達成重要共識,並取得實質性進展。 新華社

雙方關稅調整呈高度對稱姿態

本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雙方在聯合聲明中達成多項積極共識。美方取消了共計91%的加徵關稅,中方相應取消了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中方也相應暫停實施24%的反制關稅。此外,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就經貿領域各自關切保持密切溝通,開展進一步磋商。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聯合聲明顯示,中美雙方在關稅調整上呈現高度對稱的姿態。美國承諾修改4月2日行政令,將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澳門)加徵的24%關稅暫停90天,保留10%關稅,並取消4月8日與9日兩項行政令的關稅措施。中國則相應修改稅委會公告,將對美國商品的24%關稅暫停90天,同樣保留10%關稅,並取消公告第5號與第6號的關稅措施。

中國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

該發言人表示,這一舉措符合兩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期待,也符合兩國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希望美方以這次會談為基礎,與中方繼續相向而行,徹底糾正單邊加稅的錯誤做法,不斷加強互利合作,維護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共同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

港從與內地合作中獲更大機遇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表示,在美國極限施壓且態度咄咄逼人的情況下,中方維持原則和底線,最終與美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成成果,殊為不易。不過,疊加此前特朗普上任後因芬太尼對華加徵關稅的20%,以及特朗普第一任期和拜登政府時期對華商品加徵的關稅,中國輸美商品平均關稅仍達到接近50%的水平。「考慮到歷史存量,希望美國意識到此前的問題,將關稅拉回原點。」

白明特別提到,中美關稅互降後,香港將在疊加自由港的優勢基礎上,繼續從與內地的合作中尋求更大的機遇。「香港目前的經濟轉型升級,無論是科技、AI發展還是數字貿易等都需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更多依靠對外開放,當中美達成關稅協議後,將給粵港澳大灣區帶來更多的開放空間,香港也必然從中受益。」

港工商界:開拓新市場步伐刻不容緩

(香港文匯報記者王僖)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共識,消息一出旋即令香港股市急速抽升,恒生指數最多飆升818點,最終收市報23,549點(見A2)。香港各界反應積極,其中香港中華總商會認為,大幅互降關稅有助中美經貿逐步重回正軌,對香港企業以至經濟前景有正面影響,相信港商將在未來兩三個月趕貨應付聖誕旺季訂單,惟香港不能減慢開拓市場多元化的步伐,以減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為市場帶來喘息空間

全國政協常委、中總會長蔡冠深指出,美國是香港重要貿易夥伴之一,中美雙方調整關稅有助緩和當前緊張的經貿局勢,為市場帶來喘息空間。中總期望香港特區政府繼續支援本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完善本港經貿和營商環境,促進工商企業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國際合作,開拓多元化市場,致力吸引企業及人才,為香港未來開拓發展新機遇。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表示,中美雙方在聯合聲明中達成多項積極共識,符合兩國利益和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他強調,美方應徹底糾正單邊加稅的錯誤做法,不斷加強互利合作,維護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惟他指出,世界經濟前景仍未明朗,香港更要發揮「一國兩制」和自由港的獨特優勢,在國家的支持下,堅持自由貿易,大力開拓新興市場,抓住機遇,貢獻國家,發展香港。

中小企業聯合會榮譽主席劉達邦指出,自關稅戰開打以來,營商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一些已上船運往美國的貨櫃都被迫掉頭,將貨物存倉等待中美達成協議,「如今商界終可以放心繼續做生意。」

續趕貨應付聖誕訂單

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指出,自美國挑起關稅戰以來,對香港製造業及出口業帶來一定衝擊,如今兩國大幅互降關稅,相信不少港商在未來兩三個月可繼續趕貨應付聖誕旺季訂單。惟他指出,香港不能放下拓展新市場及升級轉型的步伐,以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自由黨主席、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表示,關稅戰下經營網購生意的企業大受影響,它們大多以小包裹形式寄往美國,「世界各國人民都希望打開門戶自由貿易,美國人民亦很需要中國價廉物美的商品,希望美國別再朝令夕改,損人不利己。」

【業界忠告】港商須防美變卦 暫勿大量寄包裹

●業界建議港零售商須防美政府變卦,暫不宜大量往美國郵寄包裹。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千尋、張茗)受到美國濫施關稅的影響,香港郵政分別於上月16日及27日暫停接收寄往美國的內載貨品平郵及空郵郵件,而在美國創立、德國郵政集團持有的DHL速遞(DHL Express)上月亦曾一度暫停處理全球所有價值逾800美元、寄往美國個人的「企業對消費者」(B2C)貨件。順豐速運寄往美國的包裹,預收一定比例關稅保證金後,可如常獲得處理。在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後,香港文匯報昨日就郵寄快件、包裹政策變動等問題向香港郵政、DHL及順豐速運查詢,惟至截稿前均未有回應。

香港付貨人協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自中美關稅戰爆發後,香港商家的生產及運輸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一方面,美國寄往香港的郵件及經香港轉口的部分貨物受到波及,導致部分香港商家生產受阻。另一方面,部分香港出口商轉而將貨物運往東南亞等地區,以規避美國關稅的影響。然而,這種轉運需求僅維持兩三周便下滑,導致航運市場整體出現疲軟趨勢。」

細節實施日期待公布

對於中美雙方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何立基認為結果「比想像要好」,亦體現出中央政府對貿易戰做好了充分準備。他續說,目前大多數物流等各行業的商家仍在觀望中美會談的結果,並期待未來幾天能公布更多細節及落實情況,例如新安排的實施日期、涉及的貨物清單等具體內容。

他並建議香港零售商不宜大規模使用電商寄貨往美國,以免未來美國政府變卦加強監管後,需承擔更加沉重的罰款等後果。

相關閱讀:

【反擊關稅霸凌】談判結果超預期 中方處有利地位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