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紫妍 廣州報道)今年以來廣東省頻頻出招吸引人才,部署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吸納百萬高校畢業生和各類人才來粵就業創業。日前,廣東發布事業單位2025年集中公開招聘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公告並啟動報名,計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萬名。按照現行政策,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及省直駐上述各地事業單位崗位均面向港澳居民開放報考,其中大灣區內地九市共提供3000多個崗位,招聘人數超過4000人,佔本次總招聘人數四成以上。另外有1300多個省直單位崗位,其中駐灣區九市的崗位港澳居民也都可以報考。報名截至5月16日16時。
廣深提供最多崗位 高層次緊缺人才條件放寬
記者梳理發現,廣東本輪事業單位招聘聚焦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招聘單位集中在學校、醫院、研究所(研究中心)等類型,招聘人才專業性更強;在面向港澳居民招考的城市中,深圳和廣州提供崗位數量居前,均在500個左右。例如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均提供了近40個崗位,招聘人數在40人到60人左右,省直單位如華南師範大學則提供了42個崗位之多,招聘人數達52人,涵蓋經濟管理、政治學、文學、工程、信息技術等多個學科領域,為各類專業的港澳人才都提供了更多機會。
此輪招聘着重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對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精尖技術領域人才需求尤為迫切。內地事業單位招聘往往對報考人才有一定的要求,如學歷學位、主修專業、政治面貌、是否應屆畢業生等,年齡也通常限定在18到35周歲之間,而此次招聘面向的高層次緊缺人才,不少崗位的條件有所放寬。如廣東省科學院智能製造研究所公開招聘14個崗位,涉及機器人技術團隊、智能傳感技術團隊、人因工程技術團隊、集成智能創新團隊等多個工作部門,技術崗位基本要求碩博學位,年齡則普遍放寬至40周歲,部分崗位放寬至45周歲。
「上岸」港青提醒:儲好政策知識
隨着「考公考編」越來越成為內地畢業生的主流求職選擇,對港澳居民開放事業單位招聘報考,也為更多港澳青年提供了更多優質就業機會,是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要成果。該政策經兩年試行,於2022年起正式實施,有效期五年,充分保障港澳居民報考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這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港青馮富榮就通過該政策「上岸」了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他表示香港青年普遍在成長背景、語言、國際視野上具有優勢,面試階段比較有利,但由於內地事業單位招考的考試結構、內容都與香港大有不同,筆試方面仍需踏實準備。尤其應該積極了解國家發展現狀、相關政策知識等重點考察的內容。此外,由於事業單位考試中,每人只能報名一個崗位,崗位的選擇也要進行仔細考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