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啡必要咖啡市集」人流如織。(記者盧冶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盧冶)瓦屋樓閣、青磚小道,稜角分明的牆體與復古裝飾交相輝映,一棟棟訴說歷史記憶的建築在有序修繕中重現生機。始建於1907年的吉林長春北京大街西歷史文化街區,一棟棟充滿「長春味兒」的歷史建築被有序修繕後「露出真容」。在城市更新與文旅融合的推動下,完成了從老街區到文化地標的轉型。據統計,今年「五一」期間,街區以日均超過10萬人次的客流量,五天累計接待遊客突破50萬人次,成為長春節日期間人氣最旺的文旅目的地之一。

作為長春市首個建成並正式投入運營的歷史文化街區——北京大街西歷史文化街區4.5萬平方米的範圍內完整保留了長春百年折衷主義建築風貌。通過「修繕17棟+新建9棟」的活化模式,街區經過精心修繕後,既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風貌,又注入了現代時尚元素。街道兩側的文藝咖啡店、主題書屋、美術館與創意市集共同構建起多元文化消費空間,讓這座百年老街在新時代語境下煥發新的生命力。

市民身着傳統旗袍在北京大街西歷史文化街區留影。(記者盧冶 攝)

儘管五一小長假已過,但街區熱度並未減退。在現場,不少遊客仍駐足於「長春牆」等互動裝置前合影留念,街邊「郵局咖啡」門前復古的二八單車將人們的思緒拉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市集攤位前,文創品牌將「冰雪」「電影」等本地文化符號印於杯套和帆布袋,體現出本地IP的再開發與青年文化的共鳴。

當前,空·美術館正在展出波普藝術代表人物安迪·沃霍爾的藝術作品,預計展覽持續至7月下旬,成為年輕群體聚集的重要節點。同時,「啡必要咖啡市集」也在逐步升級,計劃每周五至周日推出融合創意烘焙、精釀啤酒、文創商品等多元內容的市集活動,復刻老長春的煙火氣與文藝範。

街區部分地標性裝置,如「琴不倒」巨型不倒翁與時光廣場的80年代懷舊場景,正在持續向公眾開放,並成為跨代人群共同參與的城市記憶場域。在商業之外,春京西也嘗試通過文化內容引導空間敘事,打造本地與外來文化共同參與的都市共享平台。

「長春牆」吸睛,市民遊客打卡拍照。(記者盧冶 攝)

「我們希望街區不僅是文化的承載體,更是生活的延展面。」北京大街西歷史文化街區項目負責人姜潔表示,街區運營始終圍繞「文化藝術+現代生活」的理念展開,堅持在本土化、國際化、專業化、生活化四個維度中尋找平衡。例如「君至長春」展館、「百年長春」記憶展聚焦地方敘事,而安迪·沃霍爾展、街頭裝置藝術等元素則引入國際藝術語境,使街區兼具文化深度與時代審美。

「街區以『沒有圍牆的城市文化實驗室』為定位,持續探索『空間即內容、場景即消費』的運營模式,推動歷史文脈與當代生活的深度對話。」運營負責人史錦表示,街區當前主要圍繞美術展覽、沉浸體驗、美學空間和在地餐飲四大板塊展開,未來還將開放吉林省近代史展館、張伯駒紀念館等文化場館,構建覆蓋歷史教育、藝術展示與市民休閒的綜合文化場景。他透露,街區已與藝術家王建國等達成合作意向,推動青年藝術家駐地計劃,並藉助東方美術館平台形成藝術交易閉環,提升城市文化能級。

據了解,為放大「長春就是長春」的獨特內涵,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管理、傳承弘揚優秀歷史文化、促進城鄉建設與社會文化協調發展,2024年12月1日,《長春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施行。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的關鍵節點,長春文旅產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北京大街西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實踐,不僅讓沉澱百年的城市文脈在當代表達中煥發新生,更展現出這座老工業基地城市轉型發展、文化賦能的堅定步伐與蓬勃活力。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