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總商會主席陳瑞娟。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文禮願)隨團的香港總商會主席陳瑞娟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面對當前國際地緣政治緊張與貿易壁壘重重的局勢,是次到卡塔爾和科威特訪問不單是延續中東交流的腳步,更是一場具策略意義的商貿突圍戰,「今次重點是彰顯香港作為『內聯外通』的關鍵角色,希望促進兩地企業之間更深入地配對交流、吸引中東家族企業和主權基金來港設立家族辦公室和投資項目,以及協助內地企業『出海』拓展中東市場。」

陳瑞娟強調,此行的重中之重是招商引資,尤其希望在金融服務、教育合作及科研創科等與香港優勢接軌的領域,促成更多具體合作。「我們不是只講好香港故事這麼簡單,而是實質地多做些生意,推動投資、貿易和交流。」

她指出,中東尤其是海灣合作委員會六國之中的卡塔爾與科威特,是現時全球最具消費潛力與發展潛能的市場之一,「貿易額由2020年的1,000億港元,增至2024年1,549億港元,在疫情肆虐期間仍能錄得五成增長,這是一種非常值得鼓舞的現象。」

陳瑞娟分析,海合會地區的資金及人口結構優勢同時兼備,其中15歲至64歲人口佔總體的74%,遠超全球平均水平65%,突顯其強大消費力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與以往單純出訪不同,陳瑞娟認為這次行程具更深層次策略意義:「我們過往曾經訪問阿聯酋與沙特阿拉伯,建立了良好的基礎,但今次是首次由特區政府帶領,並有內地多家企業共同參與,可望透過『香港牽線、內地出海』模式,共同打開中東市場。」這樣的嶄新組合有助向中東展示香港如何成為促進內地與國際市場互聯互通的「超級聯繫人」以及「超級增值人」。

中東國家與港專業金融基建契合

今次訪問的重中之重,陳瑞娟明確指出是招商引資。「香港於財富管理方面實力雄厚,我們是全球排名第二的財富管理中心,目前已有約2,700家家族辦公室落戶香港,當中不少具國際投資背景。中東國家擁有大量主權財富基金及家族資金,與香港的專業金融基建極為契合。」

她希望此行可加強香港與中東區內多個工商機構在金融、科技、教育及創科等領域的雙邊合作,「卡塔爾在2030年國家願景中已鎖定國際投資、物流與教育為三大重點領域,與香港形成極佳互補。阿聯酋的多元經濟模式發展成熟,早已積極涉獵科技與金融業,而科威特亦力爭將自身轉型為區域性金融及商貿中心。」

「做中東生意,信譽是關鍵。」陳瑞娟多次強調。由香港總商會統籌的商業考察團,能因機構自身長期建立的商譽,讓對方提高對港企的信賴與接納,「會員反映若以私人企業身份單獨接觸,容易遭遇信任門檻,但若由商會出面牽線,彼此都會更有信心,共建合作。」

對香港在中東市場中的角色優勢,陳瑞娟重申:「香港最大的優勢,就是與內地的無縫聯繫,加上『一國兩制』下香港有完善的法制和金融機制,這些是其他城市無法取代的。」

「投資是關係建立與文化交織」

展望未來,陳瑞娟期望特區政府能繼續拓展與中東國家的直接航線,鼓勵更多接洽與文化交流;同時進一步豐富金融產品種類,如綠色債券及清真金融工具,以吸引更多中東資本。「投資並非單單一紙合約,更是關係的建立與文化的交織」,她感性地補充道。

隨着環球供應鏈重整,中東國家亦不再只倚賴傳統歐美為合作對象,「中國已與22個阿拉伯國家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而香港特區正是最具條件為中東企業提供通往內地市場戰略平台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