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金榮接受本報專訪 盼特首再訪中東發掘深度合作機遇
編者按: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本周六(10日)將率領商貿代表團前往中東訪問,並將首次踏足卡塔爾及科威特。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橫蠻揮動關稅棒的大背景下,「做大個餅」成為香港乃至內地商界最有力的還擊。香港文匯報將推出系列專題,透過專訪多名已在中東打拚的港商,以真實的營商故事為中東解碼──迸發出香港人獨特的務實基因,如何與沙漠智慧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當代絲路新故事。
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繼2023年初出訪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後,本周將率團出訪卡塔爾和科威特,加強香港與該兩國在貿易、投資和文化等領域上的聯繫,訪問團更會首次納入內地企業代表。訪問團成員之一、香港中華廠商會會長盧金榮在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時表示,中東海灣地區近年因經濟轉型和開放政策備受全球矚目,不少港商已在當地蓬勃發展。希望此行可借助卡塔爾的樞紐優勢與科威特的後發潛力,結合香港在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的優勢,發掘多邊合作、深度合作的機遇。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作為全球能源供應核心區,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阿曼與巴林組成的海灣六國,2023年本地生產總值總量突破兩萬億美元,儘管現階段仍以石油產業為經濟支柱,其產業多元化戰略已初見成效,同時開闢海外投資市場,布局AI(人工智能)、電動車等前沿產業。
盧金榮近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時表示,中東海灣地區近年因經濟轉型和開放政策備受全球矚目,不少港商已在當地蓬勃發展,「部分廠商會成員在中東深耕多年,有做珠寶首飾的,也有女性、長者、嬰兒的衞生用品等貿易。」他曾多次前往阿聯酋迪拜,看到外國旅客大多直接使用美元現金,信用卡支付亦相對方便,短期商旅活動體驗順暢。
卡塔爾對外國投資開放和保障程度較高
綜合而言,盧金榮指,卡塔爾對外國投資的開放和保障程度較高,例如當地的卡塔爾金融中心是環球商業兼金融免稅區,區內實施普通法,亦設獨立法院、監管法庭和糾紛調解中心。
至於科威特,盧金榮以「後發優勢」來形容該國的發展潛力。廠商會計劃在行程中與科威特商會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在招商引資、商務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
他指科威特政治偏向保守,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其他海灣國家滯後。由於該國早前有較多外國直接投資和法律等限制,以致未能像巴林和阿聯酋迪拜一樣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惟該國政府近年急起直追,立法擴闊外國投資的經營範疇,允許外國公司可在沒有當地代理人的情況下開設分支機構,「這意味着外國公司可直接參與政府招標,給香港企業提供了更多進入科威特市場的機會,尤其是在物流、醫療與住房領域上。」
盧金榮續說,科威特的「2035新科威特」計劃聚焦物流、醫療和住房項目,與香港在高密度城市建設、港口管理和醫療管理方面的經驗高度契合。
提醒港商留意中東商業文化與港不同
儘管機遇眾多,盧金榮提醒港商留意中東的商業文化與香港的快節奏、契約導向模式截然不同,「中東注重人際關係與長期信任,當地人對外資企業建立信任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曾有廠商會成員花3年時間才贏得中東客戶的第一張訂單。」此外,中東各國法律體系不同,例如科威特的法律基於伊斯蘭法和民法,與香港的普通法不同。
他亦提到,科威特勞動法較嚴格,要求外企須僱用一定比例的本地員工,而本地人工資水平較高,工作效率卻未必匹配。同時,科威特仍實行「保人制度」,外企需依賴當地公民或公司作為擔保人(Kafeel),企業設立公司、申請簽證和日常運營均需仰賴保人,權力不對等可能使保人對業務施加影響,甚至索取額外費用,增加運營成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