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友,然而特朗普政府推出的關稅政策並未給予日本「特殊待遇」,這也招致了日本的強烈反對。儘管雙方已進行了兩輪談判,但尚未達成共識。那麼從美日雙方的最新表態中,能解讀出怎樣的信息?

特約評論員 蘇曉暉:美日已經進行了兩輪談判,在談判中日本提出關稅豁免的要求,而美國拒絕。這說明不僅僅在談判桌上,美國要保持自己的心理優勢,要進一步提高要價達到目標,反映出的實質更是美國借關稅談判為名,行勒索和脅迫之實。美國的意圖仍是以關稅戰來「推倒多米諾骨牌」。
特約評論員 蘇曉暉:近期大家會注意到,美國在營造一種所謂的「談判氛圍」,稱自己和多個貿易夥伴正在進行談判,這種說法當然是在安撫市場,同樣也是在尋找突破點。在美國看來,在所謂的談判過程中,如果自己的貿易夥伴退讓,就可以乘勝追擊。日本可能會成為美國和其他國家進行談判進而獲利的樣板,同樣也會成為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顯然在美國眼中,日本已經成了「軟柿子」。當美方拋出談判信號的時候,其實是一種施壓。
特約評論員 蘇曉暉:另外我們看到,美國的核心目標仍然是製造業回流,特朗普多次強調這是他的競選承諾,而汽車產業就是他關注的重點產業。在特朗普執政百日之時,他前往密歇根州,面對支持者,強調日本汽車將在美國製造,以此給自己的支持者「畫餅」,同樣也強調關稅戰美國要達到自己的目的。
特約評論員 蘇曉暉: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現在日本疲於應對,也在擔心自己的處境。因為說到汽車產業,日本已經退無可退。汽車行業是日本一個重要的就業領域,從業人數佔到日本就業總人口的約8%,這對於日本政府執政來說非常關鍵。如果一味妥協退讓,會造成國內激烈的震蕩,會直接影響到自民黨的執政。同時我們看到,日本提出條件,希望以審查非關稅壁壘以及進口更多的美國農產品來與美方進行交換,換取美方的豁免。但是在日本提出這種條件的時候,美方並不理睬,而是繼續加碼。所以這個時候日本已經出現了應激反應,日本已經提出可能會以巨額的美債作為籌碼來與美方進行談判,日方發出的威脅是再次警告美國。如果關稅戰美國一味緊逼,那麼最終還是兩敗俱傷。
(來源:央視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