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五一黃金周期間,由中國歌劇舞劇院與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共同出品,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出的現實題材歌劇《灣頂月明》在廣州大劇院上演。記者獲悉,本輪演出為期2天,並將推出惠民票價,最低票價不足百元,力求讓歌劇藝術真正走入百姓生活。
據中國歌劇舞劇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歌劇《灣頂月明》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背景,以廣州開發區建設者及身為黃埔軍校後人的創業者為主要人物,書寫他們在新的歷史時期,投身於廣州開發區的建設,為推動開發區經濟高質量、高水平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該劇以輕喜歌劇的獨特形式,通過輕鬆詼諧、時尚前衛的舞台呈現,講述了一個飽含家國情懷、充滿友情親情、融匯真情愛情的動人故事。劇中通過黃埔後人歸國創業,進行載人無人機研發等情節,展現出粵港澳大灣區多元融合、開放協作、求真務實的時代精神。同時也呈現出當代青年「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以及黃埔歸僑反鄉歸宗、賡續傳承的家國情懷。藝術表現上同樣獨具匠心。

此外,音樂上大膽創新,將廣東傳統音樂元素及流行、爵士、搖滾等現代音樂元素巧妙地融入歌劇之中,使整部作品充滿民族文化色彩和青春活力。地域人文特色的生動展現,更是引發了當地觀眾的深刻共鳴。熱烈激昂的廣東舞獅和充滿濃郁春節氛圍的盆菜宴等,這些蘊含嶺南文化底蘊和生活氣息的場景原汁原味呈現舞台時,台上台下歡聲笑語,掌聲陣陣,叫好聲不斷。
歌劇《灣頂月明》是出品方繼當代舞劇《到那時》後的再度合作。首演出結束後劇院特邀廣東音樂、舞蹈、戲劇等各界專家代表與主創們交流座談。與會專家對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一致認為該劇充分代表了國家級藝術院團的藝術水準,對於廣東文化和嶺南文化也展現充分,很好的詮釋出了大灣區精神文化內涵。同時,專家們也對作品的劇情、音樂、舞台呈現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星海音樂學院院長、教授陶陌總結為三個「融」:認為作品展現了歷史精神與時代使命的共融;嶺南音韻與現代語境的交融;傳統文化與未來美學的創融。廣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副校長朴紅梅認為,這是一部能夠代表廣東精神的優秀作品,同時建議可以結合劇情融入嶺南傳統服飾及舞蹈,讓作品更具觀賞性。

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一級作曲金旭庚說,故事裏面承載的內容很多,在短短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裏講清楚非常不容易。劇中唱段各具特色,結合了粵語歌曲、嶺南音樂以及通俗流行元素,宣敘調和詠嘆調的關係處理的也很好。星海音樂學院歌劇系黨總支書記、教授吳惠敏表示,演出非常震撼,具有時代性、當代性和時尚性,該劇選題準確,結合輕歌劇和音樂劇的表現方式讓人耳目一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