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推廣規範化 要求充分測試驗證及明確功能邊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日前落下帷幕,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車展上關於自動駕駛的宣傳發生了顯著變化,「高階智駕」「零接管」的表述已經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準確的「輔助駕駛」字眼。展台工作人員不再滔滔不絕地炫耀智能配置和自動駕駛賣點,而是反覆強調電池防護、車身強度、隱私保護;而消費者在試駕的時候,最常提出的不是零百加速多少秒,而是「出了故障能不能自己接管」「碰撞後車門如何打開」等問題。安全,成為了壓倒一切的話題。行業分析人士稱,車展前,官方已出台監管智駕營銷行為的措施,意在遏制浮躁氛圍,引導行業理性有序發展。
「今年車展上,我在小米展位並沒有看到任何與智能駕駛相關的展示。」有觀眾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展台主打的標語是『人車家全生態』,強調的更多是智能生活場景。」該觀眾還指出,不只是小米,整個車展上,許多車企在宣傳時也明顯減少了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強調。「特別是一些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上游企業,也變得格外謹慎,描述上非常小心。」
市售車輛智駕僅為L2級
不久前發生的一宗與自動駕駛相關的事故,為本屆車展蒙上陰影,也促使曾經無序競爭的智能駕駛行業進入了冷靜期。「小米的輔助駕駛,其實只是L2級別。」在展館一角,一位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企業的工作人員悄悄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現在我們和車企合作時,宣傳也非常謹慎。所謂『自動駕駛』,現在其實只限於商用範圍,必須在特定場景、特定路段運行,還得配備安全員隨時監控。絕不敢對外宣稱可以直接在民用場景使用。」
此前應急管理部表示,目前市售車輛提供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最多也只屬於L2級。根據內地2022年發布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駕駛自動化分為6級(詳見附表),其中L0至L2為駕駛輔助,駕駛員需全程監控駕駛。據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只有到達L3級別才是機器開車,駕駛員可在緊急情況再執行接管。今年車展上,就算一些軟件企業技術上已支持L3,但目前也只能以L2的名義提供服務。
參展前車企修改廣告字眼
另據業內人士透露,車展開幕前,許多車企連夜修改了宣傳材料,並刪除了大量涉嫌誇大宣傳的措辭,例如比亞迪對「天神之眼」的宣傳改為駕駛輔助,理想汽車原計劃為現有產品推出「智駕版」現在改成「智能版」,激光雷達企業禾賽科技將其最新的激光雷達感知方案名稱從「千里眼」臨時改為「千厘眼」。華為也把宣傳視頻的字幕從「智駕」改為「智駕(輔助)」等。
2月底,工信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准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車企嚴格執行產品准入和軟件在線升級備案制度,強調企業需「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誇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業界評價稱智能網聯汽車迎來強監管時代。
「組合駕駛輔助」成官方表述
4月中旬,工信部召集60多家汽車企業舉行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准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專題會議,強調智駕技術必須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測試與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嚴禁誇大宣傳和虛假宣傳。值得注意的是,「組合駕駛輔助」已正式成為官方表述,過去廣泛使用的「智能駕駛」「智駕」等詞彙不再被提及,標誌着相關領域在表述和推廣上的規範化進一步加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隨後發布《關於規範駕駛輔助宣傳與應用的倡議書》,要求企業「嚴格依據《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命名功能,杜絕模糊或誤導性表述」。
「安全」成為此次車展的高頻詞彙。有參展的智能駕駛公司不僅在宣傳字樣上標明「智能輔助駕駛」,還在演示屏幕上特意提示「駕駛員全程手扶方向盤」。各車企在發布會上着重強調安全,廣汽集團執委會委員黃永強表示,廣汽集團將為未來L4車型的自動駕駛安全擔責兜底;吉利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淦家閱20分鐘內提了61次「安全」,強調安全是智能駕駛輔助的先決條件;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則宣布將開啟行業首個 「AI智能輔助駕駛安全訓練營」。
車展的新品發布也聚焦安全之上。比如,賽力斯推出其創新的智能安全系統,提供零部件的奧托立夫全球首發Omni safety全位安全解決方案等。此外,華為聯合11家車企發布智能輔助駕駛安全倡議,主張實事求是地宣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