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憑藉優越的海港條件,具備發展郵輪旅遊的巨大潛力。本港郵輪旅遊發展鼻祖的美麗華旅遊總經理李振庭表示,要推動郵輪旅遊經濟,關鍵在於本港發揮連接內地及東南亞地區旅客的橋樑角色 ,使本港成為進出內地的第一郵輪港 。此外,向國際郵輪公司推廣市場時,應提升吸引力,並非僅聚焦本港,而是整合約9,000萬人口的大灣區郵輪市場,以規模提升競爭力,打造更具影響力的郵輪旅遊樞紐。
採、攝:《香港仔》記者康志強

李振庭認為,內地無疑是本港郵輪旅遊未來發展的重要市場,建議本港應充分發揮作為內地門戶的傳統優勢,全力推動內地與本港之間的郵輪旅遊合作,「香港地處中國南端,海外旅客可從本港乘坐郵輪北上遊覽沿途多個港口城市,最後抵達上海;同時間,內地旅客亦可南下到本港以至東南亞鄰近國家旅遊。相信這樣的行程安排,將可以吸引到國際郵輪公司,以本港作為郵輪區域樞紐。」他補充說,本港現時僅有750萬人口,這對國際郵輪公司的吸引力實屬有限,但若能結合大灣區其他城市總人口將升至約9,000萬,吸引力就截然不同。這對一些國際大郵輪而言,才願意到本港停泊。
李振庭表示,鄰近地區如台灣、新加坡等在發展郵輪旅遊方面已有多年經驗,可為本港提供重要參考。他指出, 台灣近20年的郵輪旅遊發展 ,有效借助郵輪行程開發了一些飛機無法到達的旅遊地點;而新加坡則成功整合泰國、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的環迴路線,充分發揮區域聯動效應。
大批外國旅客喜歡遊中國
李振庭提到,星馬泰及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擁有大量對中國內地有濃厚興趣的旅客,這些旅客渴望搭乘郵輪展開長線旅行,「美麗華做好多長線郵輪團,好大批東南亞國家和澳洲旅客都喜歡到中國旅遊,所以本港應定位為中國最南的第一站碼頭,又例如加拿大旅客可以直飛來本港,然後乘坐郵輪出發,一路沿途北上,終點去到上海。」
他亦相信,國際郵輪公司也會將中國郵輪遊包裝為本港首站、上海尾站來促銷,「中國地大物博,對外國旅客吸引力遠勝其他國家,何況中國現時的旅遊設施配套大幅提升,以及大部分西方國家均已可免簽證入境等,令到近年中國旅遊炙手可熱。就連在本港工作的外國人,現時都可領取回鄉卡,也無須簽證像港人般北上旅遊。」

處進出內地門戶 不怕市場競爭
2024年,珠海有1萬人經快捷通道抵達本港赤鱲角機場轉乘坐飛機出外旅遊。李振庭認為,本港可以全面開放快捷通道予其他大灣區城市,從而藉此助力發展大灣區9+2城市郵輪旅遊。國際郵輪公司都是做生意,自然樂意配合發展大灣區郵輪旅遊。大灣區郵輪遊硬件已具備,只須要向旅客們加強宣傳,令他們體會到本港乃進入中國內地之門戶,無論陸路也好,水路也如是。李振庭補充說,「無競爭就無進步,有競爭才會有市場氣氛,本港地處進出內地門戶,不用擔心市場競爭。」

李振庭續指,啟德郵輪碼頭起動對本港經濟將會帶來很大得益,過往該郵輪碼頭在商業設施及交通配套上出現很多問題,令內地以至海外遊客的旅遊體驗並不理想,導致國際郵輪不少均選擇鄰近的新加坡、日本、台灣,以至迪拜等港口停泊,「本港要認清國際郵輪旅遊發展態勢,目前就連海外國家都在搶奪內地旅客。啟德郵輪碼頭要提升競爭力要花多些心思,例如可轉乘天星小輪直達中環,沿途遊覽維港美景,而旅客乘船抵達中環後可安排試搭摩天輪,然後再搭巴士直奔山頂,為旅客帶來親身體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