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4月30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自5月20日起施行。作為中國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共9章78條,包括總則、公平競爭、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規範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法律責任以及附則。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一次將「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確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專家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從法律上明確了對民營經濟和市場公平競爭的保護,這實際是對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保護,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凝聚信心、共識和力量。

●專家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從法律上明確了對民營經濟和市場公平競爭的保護。圖為3月22日,工人在位於江蘇省興化市戴南鎮的江蘇銀錫高溫線纜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作業。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對比,正式出台的民營經濟促進法,相較去年10月發布的徵求意見稿,法律條款在規範異地執法行為方面有較大的改動。法律全文增加內容包括,「違反法律規定實施異地執法的,由有權機關責令改正,造成不良後果或者影響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等。法律明確,辦理案件需要異地執法的,應當遵守法定權限、條件和程序。國家機關之間對案件管轄有爭議的,可以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提請共同的上級機關決定。禁止為經濟利益等目的濫用職權實施異地執法。

促進投融資 加強規範引導

民營經濟促進法規定,國家堅持依法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國家堅持平等對待、公平競爭、同等保護、共同發展的原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組織與其他各類經濟組織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場機會和發展權利。

在保障公平競爭、促進投資融資方面,民營經濟促進法規定,國家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包括民營經濟組織在內的各類經濟組織可以依法平等進入。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領域投資和創業,鼓勵開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參與現代化基礎設施投資建設。

此外,民營經濟促進法既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又注重加強規範引導,鼓勵有條件的民營經濟組織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在服務保障方面,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建立暢通有效的政企溝通機制,及時聽取包括民營經濟組織在內各類經濟組織的意見建議,解決其反映的合理問題。

專家:執法層面應更強有力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表示。這部法律的出台無論是從法律角度,還是從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的角度,以及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角度,都非常重要。

劉英表示,法律從資金、勞動力、土地、數據等要素獲得的各個方面,確保民營企業能夠平等獲取資源,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在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構建過程中,強調對民企的保護,是保護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是保護創新,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提升民生福祉。

「『遠洋捕撈』等個別事件,對企業家的合法權利保護帶來很大衝擊,特別是給投資發展的預期帶來惡性負面影響」,劉英說,民營經濟促進法在法律層面是非常好的立法,其執法層面應該是更加強有力的,「要從『TXT』文檔,變成『EXE』執行文件」。這部法律不僅是給民企的,更是給執法、司法機構等所有人的。尤其是地方政府,需要拋棄形式主義、教條主義,認真落實法律,切實保護好民企和民營企業家。

形成良好營商環境吸外資

「我們要真正能夠做到把民營企業作為自家人,也確實能夠做到讓外資企業感到賓至如歸的營商環境,那麼就能夠吸引更多外資企業的入駐,真正實現投資中國」,劉英說。關稅戰是美國濫施關稅,提高貿易壁壘,甚至試圖阻擋其他國家對中國投資。如果中國能夠把民營經濟促進法執行好,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就能吸引更多外資,助力中國應對複雜國際環境,打好關稅戰。

平等對待依法鼓勵 抓落實助發展促創新

據新華社報道,細讀民營經濟促進法,平等對待、公平競爭、同等保護、共同發展的原則貫穿於各個章節,依法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指向明確。

●專家表示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就能吸引更多外資。圖為4月16日,在第137屆廣交會摩托車展區,境外採購商(左二)和參展商(右二)握手交流。 資料圖片

「針對民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公平競爭、投資融資、科技創新、服務保障、權益保護這些外部因素,以及民營經濟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充分吸收改革成果和實踐經驗,有針對性地細化、完善相關制度措施,並與有關法律作好銜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楊合慶說,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民營經濟促進法將「公平競爭」列在總則之後,單獨成章。民營經濟促進法堅持平等對待、公平競爭、同等保護、共同發展的原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依法保障民營經濟組織與其他各類經濟組織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場機會和發展權利。

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產業化進程加快,前沿科技集中湧現,人民群眾個性化、多元化需求不斷升級,有利於民營企業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建暢通有效政企溝通機制

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劉民介紹,民營經濟促進法第四章專題圍繞科技創新作出系列規定,包括支持科技創新研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發揮數據、標準、服務賦能作用,支持新技術應用和科技成果轉化,強調人才隊伍保障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通過促進投資融資、支持科技創新雙輪驅動,為科技型民營企業破解發展瓶頸提供了制度性方案;以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為基礎,負面清單制度為抓手,強調建立暢通有效的政企溝通機制,讓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各種所有制經濟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擁有更多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以法治之力激發民營經濟發展動能

據新華社報道,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正當其時,意義重大。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楊合慶4月30日表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以法治之力激發民營經濟發展動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民營經濟促進法與憲法關於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規定貫通起來,將支持和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制度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具有重要的法治意義。

楊合慶表示,制定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通過立法落實黨中央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舉措,鞏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經濟發展的成果,營造有利於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的法律環境。

「從法治建設的角度看,我國憲法規定了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明確規定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楊合慶介紹,民營經濟促進法與憲法關於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規定貫通起來,將支持和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制度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具有重要的法治意義。

法治保障固根本利長遠

民營經濟促進法既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一部基礎性法律,也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部重要法律。

「法治保障固根本、利長遠,高質量發展前景廣闊,強國建設大有可為。」楊合慶說,下一步要以民營經濟促進法出台為契機,深入闡釋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全面解讀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法治保障作用,充分凝聚社會共識,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保證法律出台實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另一方面,要統籌推進配套法規制度制定和修改工作,協調推動各項支持保障舉措落實落細,增強法律規範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有效性,確保這部法律正確有效實施。

讓民企在廣闊前景中大顯身手

據新華社報道,良法善治,重在落實。匯聚各方面合力,將民營經濟法治保障落到實處,尤為關鍵。幾天前,全國工商聯、司法部在北京共同舉辦第二期新時代民營企業家法治素養研修班暨法治素養提升周活動,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家在樹立正確法治觀、守法經營、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作表率。

「全國工商聯將開展民營經濟促進法專題宣傳和培訓,幫助民營企業深刻領會黨中央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決策部署,及時解疑釋惑、凝聚共識、提振信心。」全國工商聯法律服務部部長涂文表示。

「司法部將以民營經濟促進法出台為契機,持續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局長劉波介紹,將結合各地實際,督促各地加強問題查糾整改,同時,對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中形成的好的經驗做法,及時轉化為具體制度措施,將民營經濟促進法相關法律規定落下來,為企業安心經營、放心幹事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因地制宜破壁壘 多措並舉激發活力

廣東自去年10月份以來,累計發放貸款超6,300億元人民幣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山東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參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等重大戰略;重慶實施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各地正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破壁壘、解難題、疏堵點。

以真招實招激發民營經濟活力,讓民營企業在廣闊前景中大顯身手。

「我們將圍繞民營經濟促進法相關規定,會同各方面持續加力破除市場准入、公平競爭障礙,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多措並舉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相關閱讀:

民營經濟促進法落地 香港應把握戰略機遇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