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民營企業家對《民營經濟促進法》出台感到振奮。圖為今年春季廣交會上的外貿民營企業家在努力搶訂單。(記者盧靜怡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今日(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獲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5月20日起施行。法律通過後,不少民營企業家對本網記者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圍繞公平競爭、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等領域,聚焦民營企業生存發展的現實困境,回應了民營企業家的核心訴求,讓他們對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有民營企業家還特意轉發該新聞,滿懷期待地感慨道:「又一個春天來了!」

作為我國首部專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立法進程一直備受社會關注。「現在國際市場環境複雜多變,穩定的預期比什麼都重要。這部法律就給了我們一個穩定的未來。」在穗參加廣交會的廣西三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梁豫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一家外貿民企,他們既經受過國際市場波動的考驗,也面臨過國內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我們不怕市場難做、不怕貿易戰和關稅戰,最怕的是今天一個新規定、明天一個新口徑,搞不清楚方向。」

面臨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有外貿民營企業家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台為他們提供了穩定的預期,增強了發展的信心。(記者盧靜怡攝)

梁豫峰指,國家通過立法形式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給出了「說得清、看得見」的法律保障,在當前外部環境動盪不安的情況下,這顆「定心丸」對於民營企業家來說尤為珍貴。「這無形中多了一份確定感,知道該往哪走,也知道國家希望我們怎麼走。」他形容稱,中小型民企是根基比較淺的「小樹苗」,抗風險能力比較弱。「儘管如此,只要有穩定的發展環境,我們就能開花結果、結出經濟的果實。現在新法的出台就給了我們很好的環境。」

梁豫峰還特別關注這部法律中有關「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的內容,認為這是民營企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他說,無論是民企還是國企,企業只有不斷鑽研技術、推陳出新,才可能領先市場,擁有更高利潤空間。「我們每年投入18%到20%左右的營收到技術研發,就是希望可以在技術創新上一直領先。現在國家有法律保障支持民企的技術創新,亦讓我們更有信心,今後會持續投入加大科研力度。」

在公平競爭方面,此前不少民企反映在市場准入、招投標中仍存在「隱性壁壘」和「玻璃門」。對此,新法以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為基礎,明確推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強調一視同仁。「這些政策可以保障各類資源依法平等使用,預防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壟斷、不正當競爭行為等,讓所有企業都可以更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有了這樣的法律保障,民企對未來發展就更有信心了。」梁豫峰說。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