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電影,扈強的眼中總是閃爍着熱忱的光芒。扈強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優秀的中國電影層出不窮,他對電影的偏好也隨着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變化而不斷更迭。
「原來電影還能這麼拍!」時光回溯至1988年,扈強在踏入北京電影學院求學之路前,曾在西影廠觀看了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這部影片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創新精神深深震撼了他。此外,扈強對本屆北京電影節「天壇獎」國際評委會主席姜文導演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坦言,自己自幼便與電影結緣,但真正能讓他在影院中心潮澎湃、久久難以忘懷的作品並不多見,而《太陽照常升起》就是其中之一。
扈強的電影視野從來不僅限於本土。日本電影大師今村昌平的社會洞察、小津安二郎的家庭敘事、新藤兼人的實驗精神、黑澤明的人性寓言,都在他的研究範疇內。歐美電影方面,他的口味隨着人生階段不斷演變:年輕時沉醉於《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浪漫激情,成家後更偏愛《美麗人生》《天堂電影院》的溫情治癒,如今則對英劇《混沌少年時》的敘事創新讚不絕口。
「香港電影是一定要看的,這裏面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很多香港導演在類型片的包裝下講人性的善與惡,這值得我們好好的學習。」 扈強坦言,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以《倩女幽魂》《五億探長雷洛》為代表的神怪片和黑幫片都非常有特點,引領了當時香港電影的風潮。
然而面對外界目前對香港電影的種種爭議,扈強則理性地認為,外界不應將當代導演與老一輩導演來進行簡單的比較,每個時代的導演都有其獨特的創作背景與藝術追求,正如「鮮花不能類比」,每個人只需與過去的自己比較。「只要今天跟昨天相比你進步了,那麼你就是個優秀的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