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李望賢 深圳報道)4月27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舉辦以「開放前海、創新前海、活力前海」為主題的成果發布活動,首次發布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一組亮點成效數據和標誌性制度創新成果。
制度創新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底色基因,會上集中發布的「十大標誌性制度創新成果」,涵蓋了貿易、投資、金融、航運、深港合作、人員往來、數據流動、涉外法治、政務服務等9大領域,充分展現了前海在「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交通運輸自由便利、人員往來自由便利、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等「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動」發展成效。
這些成果具體包括:推進深港跨境貿易監管規則和檢測標準「軟聯通」;打造「多國集拚(MCC)前海」新物流模式;打造外商投資「一口受理」服務平台;落實「金融支持前海30條」,形成14項全國「首創」「首批」金融創新實踐;推進國際船舶登記及配套制度改革;構建高度便利的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制度;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造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台;在前海率先實現「港資港法港仲裁」;建立與國際標準銜接的醫院評審認證體系,以及建立以「三維地籍」技術為核心的土地全流程立體化管理機制。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受邀發言,他表示對外開放是踐行高水平發展的唯一選擇。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是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裏的典範,發展經驗可以概括為「三大法寶」——改革、開放、創新。要堅持打造高水平開放先行區,發展現代服務貿易,踐行「香港+」規則,提升國際化水平,推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高質量發展。
西門子數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副總裁何偉女士應邀分享,她表示,正是前海先行先試的發展機遇,改革創新的制度型開放、科創和高端人才的高密度匯聚,吸引西門子落地在華首個數字平台互聯業務基地。下一步,西門子將以前海為依託,圍繞增值電信業務,深耕中國市場,推動全球數字化戰略實施。
數據顯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882項,全國複製推廣104項,連續三年蟬聯中國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第一;區內海關備案企業數量突破1.1萬家,外貿進出口總值由712億元(人民幣,下同)升至2024年的5379.8億元,年均增長超25%;實際使用外資累計達381.57億美元;年度固定資產投資由掛牌前的117.2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711.2億元,實現超六倍增長,成為中國發展最快、質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區域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