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貝殼武漢站舉行房產資金安全承諾發布會,明確房產交易雙方只需按照標準流程進行房款支付,貝殼承諾對其交易資金進行安全兜底,助力將房產資金安全保障從存管環節拓展至全交易周期,為消費者的房款安全提供保障。
資金安全依然是購房痛點
「資金安全是房產交易的基石,信任是行業發展的命脈。隨着房地產市場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交易資金安全已成為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購房者最核心的關切。」湖北省房地產業協會會長潘世炳在致辭中指出,當前,房地產市場正處於調整和回暖期,消費者訴求已從住有所居轉向住有優居、住有安心,但資金安全依然是購房痛點。貝殼此次通過規範簽約、強化資金監管等關鍵環節,以平台兜底機制保障消費者資金安全,可以說準確回應了市場需求。
據貝殼披露,過去24年,鏈家累計賠墊付超35.8萬單,金額達48.9億元人民幣;貝殼從2018年成立到現在,為所有服務的店東、品牌主,賠墊付33.4萬單,金額達49.9億元。鏈家成立之初,就將資金安全作為重要課題。升級貝殼平台後,從2019年起貝殼簽約服務中心在全國引入多種資金存管服務。

「每一筆賠付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100%損失」。貝殼集團經紀事業線首席運營官李峰岩表示,資金監管在今天也是行業痛點,如果品牌主按流程來走,再出現任何風險和問題,貝殼平台將進行兜底,既給C端消費者兜底,還給店東兜底,希望通過這個機制,讓平台合作的經紀公司和消費者都得到滿意的兜底保障。
搭建全流程資金監測系統
數據顯示,目前貝殼簽約服務中心的全國資金存管當量達到95%以上,從資金存管到支付流向可知,實現了資金安全的第一階段管理能力,但隨着交易規模的變大,風險同步在放大,資金存管已經不能完全代表安全。
貝殼集團首席品質官葛靜稱,對消費者來說,無論是買房還是賣房,資金和房產安全是最底線和最基本的要求。過去,整個交易流程沒有更好的資金交付方式以及風險管控,其實風險是時有發生的。從2007年開始,鏈家和貝殼就在推資金存管的方式,到2023年底,資金存管當量達到95%,這部分錢是比較安全的,但依然有約5%是不安全的,不走資金存管,「5%在大的交易額裏面聽着不大,但落在每一個交易客戶業主上就是幾十萬、幾百萬,這是很恐怖了,對遇到這樣問題的消費者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搭建全流程資金監測系統,通過合同解析、銀行直聯、風險模型等措施可以實時攔截異常。「想要把最基本的流程線上化和信息可視,做起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葛靜指出,在後端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每一筆合同支付計劃的解析,對客戶業主個性化的合同簽訂的條款做個性化的提醒和提示,跟銀行的直聯或者引導消費者在每次支付後及時反饋,獲取每一筆資金和交易的真實情況,再結合風險模型做風險判斷。風險判斷以後,還要根據不同的風險類型,再去做風險干預。
智能化輔助合同簽約
平台通過風險意識前置、信息全透明化、智能監測系統、風險分級管控,能夠對交易資金進行更加安全的保障。
「智能化策略主要在風險判斷這部分,貝殼今年努力想做的就是利用智能化輔助合同簽約,輔助簽約經理和經紀人判斷背後有沒有風險。」葛靜對香港文匯報指出,現在合同有沒有風險,還是需要依靠簽約經理的判斷,其中可能存在僵化的地方,運用智能化輔助則會更靈活一些,這也是接下來更希望拓展應用的方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