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遇上大灣區」融媒新聞行動走進無錫,實地探訪「研發在大灣區、產業化在無錫」的奧秘。(賀鵬飛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賀鵬飛)在位於江蘇省無錫市的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內,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羅智泉院士領銜的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無錫創新中心研發的AI智能導診系統,已在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率先應用,為1.3萬名患者提供更為高效和個性化的醫療服務。

這是長三角攜手大灣區協同創新的成果之一。自2021年無錫啟動建設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以來,兩地圍繞產業鏈創新鏈協同合作,重點在產業協同、科技攻關、人才交流等領域開展試點合作,探索突破體制機制障礙,開創了「研發在大灣區、產業化在無錫」的全新模式。

無錫開創了「研發在大灣區、產業化在無錫」的全新模式。(賀鵬飛攝)

4月21日至25日,由江蘇省委網信辦和省廣電總台聯合主辦,荔枝新聞中心組織發起的「長三角遇上大灣區」融媒新聞行動在江蘇展開,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隨團走進無錫,實地探訪上述協同創新新模式的奧秘。

「我們結合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學的人才資源、技術優勢和創新成果,然後對接無錫的市場需求。」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無錫創新中心算法總監周文章說,中心2023年組建成立,在大數據相關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領域構建產學研用創新融合模式,現已打造出一個面向智慧醫療、工業互聯網等多領域的關鍵技術賦能平台。

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無錫創新中心算法總監周文章。(賀鵬飛攝)

在無錫經開區內,不時可以看到一輛輛自動駕駛小巴穿梭於車流之中。這種自動駕駛小巴同樣是長三角和大灣區協同創新的產物,其研發主體為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移動等行業知名企業,目前已安全運行500萬公里,接駁17.7萬餘人次,構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自動駕駛商業化微循環接駁體系。

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移動等行業知名企業合作開發的自動駕駛小巴已安全運行500萬公里,接駁17.7萬餘人次。(賀鵬飛攝)

為全面對接大灣區科創資源,近年來,無錫市還在香港、深圳、珠海等大灣區城市先後設立16家「科創飛地」。這些「科創飛地」不僅為無錫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人才資源,也為粵港澳地區的科研成果提供了廣闊的產業化空間,實現了「研發在大灣區、產業化在無錫」的良性循環。

例如,2023年,無錫市在香港設立了「科創飛地」——無錫香港科創中心,旨在推進無錫與香港科研院校的合作,通過孵化加速項目成長,通過投資牽引項目來無錫投產落地。截至去年底,該中心已與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簽署合作協議並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挖掘並簽約孵化40個具備技術創新性和前瞻引領性的企業和團隊。

相關閱讀:

(有片)長三角遇上大灣區丨構建超算互聯網 實現長三角和大灣區算力一體化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