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意孤行強推連串關稅措施,聲稱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然而現實情況卻截然相反,不但擾亂全球經貿秩序、金融市場飽受震盪,美國各行各業及廣大民眾更受「關稅大棒」重創。美國人現時面臨嬰兒用品漲價、育兒成本飆升;昔日平價玩具變成「奢侈品」影響節慶;農業生產者陷入困境、未來或財務破產;醫療行業更因中國出口限制而面對稀土短缺,威脅不少病人的生命安全。美媒Business Insider一針見血指出,特朗普曾表示用短期陣痛換取長期利益,然而加徵關稅帶來的卻可能是「猝死」。
育兒 嬰兒用品價格升 為人父母更艱難
特朗普政府的新關稅影響到美國進口的許多商品,專家學者和倡議人士特別關注到對家庭的影響,嬰兒用品漲價是一大焦點,因為這讓為人父母的日子更難過,可能讓年輕人更不想生孩子。
在美國, 照顧嬰兒一年大概要花費2萬美元(約15.5萬港元)。特朗普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並對幾乎所有其他國家和地區徵收10%關稅後,明顯將推高育兒費用。美國的許多嬰兒床、嬰兒車、汽車安全座椅和高腳椅依賴外國製造,通常是中國,像Chicco和UppaBaby等熱門品牌都在海外生產,然後進口。

汽車安全椅貴逾一倍
目前不知道特朗普關稅會持續多久,價格會漲到什麼程度,但家有幼兒的美國父母處境艱難無庸置疑。中國製的Chicco汽車安全座椅上周三(4月16日)在亞馬遜網站的零售價標為209.99美元(約1,629港元), 如果加125%關稅,將漲至472.48美元(約3,667港元)。即使是特朗普原先建議的34%關稅,成本也將增加約71美元(約551港元)。
許多父母除支付較高價格外別無選擇,汽車座椅不是能選擇買或不買的東西,它是法律強制規定的必備物品,大多數醫院要求嬰兒出生後,必須使用汽車座椅才能出院。衣服和尿片等小件商品也會受到關稅影響,幼兒長得快必須不斷換衣服,尿片更是重要消耗品,雖然有人會買二手衣服,但那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尋找,且沒法買二手尿片。
美品牌警告捱不下去
美國嬰幼兒品牌Munchkin的產品由訓練水杯、沐浴玩具、擠乳器到嬰兒柵欄等林林總總,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鄧恩最近寫公開信給特朗普和國會議員,指出新關稅對該公司業務造成「毀滅性」後果,「我們沒法再下訂單、必須裁員,可能很快就不能再向全美父母提供必要的嬰兒產品。」
新手父母的收入往往比一般人低,部分原因是他們可能才剛開始工作,恐怕很難負擔突然的價格上漲。
醫療 招致中國限制出口 缺稀土危及民眾健康
中國管制稀土出口,除軍工企業受影響外,美國醫療業也着急。《華盛頓郵報》上周五(4月18日)報道,特朗普政府挑起對華貿易戰,導致中國予以反制,或將切斷美國用於醫療保健的稀土資源,屆時將危及患有腦瘤、肝癌和心臟病的病人的生命安全。
報道指出,中國幾乎加工全球所有稀土金屬。稀土金屬由17種金屬組成,廣泛應用於國防、醫療保健和科技領域的各種產品。但作為對美國不斷升級的關稅的反制措施之一,中國本月較早時限制多種稀土礦物出口,加大了美國工業面臨稀土短缺的風險。
稀土為醫療技術關鍵礦物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關鍵礦產專家巴斯卡蘭表示,「稀土是許多醫療技術的關鍵投入,我們不僅依賴它進行診斷,還依賴它進行治療。」她擔心一旦供應受限,美國將出於「國家安全」原因將關鍵礦產集中用於國防領域,忽視對於醫療保健的投入,最終會對癌症治療和診斷能力等方面產生影響。若美國出現醫療服務或醫療用品中斷,特別是癌症治療等方面的中斷,將造成極其嚴重後果。
隨着中美貿易緊張持續,不少美國專家擔憂,依賴中國製造的醫療保健產品的美國人,將被迫陷入地緣政治交火之中。美國進口大量中國醫療產品,且數量還在增加,包括抗生素、止痛藥、繃帶及生產成品藥所需的前驅物。中國去年對美藥物出口額增長11%,達190億美元(約1,474億港元)。
美國專家最迫切擔心醫療產業關鍵稀土元素的短缺。稀土元素具有耐熱性和磁性等特性,使其成為先進醫療技術的關鍵組成部分。以釓為例,這種稀土元素用於生產一種造影液,在核磁共振(MRI)檢查前注射到一些患者體內。這種造影液可幫助醫生更容易診斷腦腫瘤。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放射學教授格里斯特稱,若全球釓市場發生變化,導致採購釓液體更困難,患者護理將受到影響,釓是增強MRI對比度的重要藥物,目前沒有直接替代方案。
玩具 童年回憶變「奢侈品」 孩童聖誕禮物或「縮水」
玩具業是美國遭受關稅衝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指出,對中國生產的玩具加徵高額關稅,意味着曾經價廉物美的玩具將變成「奢侈品」。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美國進口總值177億美元(約1,373億港元)的玩具,其中75%來自中國。美國玩具協會主席兼行政總裁阿赫恩表示,「中國已不再生產出口美國的玩具,有報道稱美國的主要零售商已開始取消訂單,勢將嚴重影響聖誕節假期供應。」
阿赫恩在CNN節目中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可能會危及「孩子們的聖誕禮物」。他表示,由於96%的美國玩具製造商都是中小型企業,因此美國公司無法達到中國公司那樣的生產規模,而美國製造商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趕上中國同行的步伐。

手工產品無法自動化
阿赫恩指出,美國確實有一些玩具是在本土生產,但大多是紙製產品或高度自動化的產品,這只佔美國玩具總量一小部分,「要建立起相應產能和專業化水平,可能需要3至5年時間。我重申,中國製造的很多玩具,80%都是手工製造,比如為公仔畫臉、裝飾頭髮、正確擺放並包裝,這些工序很多都是手工,在美國無法實現自動化。」
農業 無法轉種國內巿場作物 農民破產風險大增
英國《衛報》報道,美國政府混亂的關稅政策正損害美國農業生產者的利益,大量農民未來可能面臨財務破產。
由於氣候變遷衝擊加劇、大宗商品市場動盪,以及主導供應鏈的大企業的擠壓,美國許多中小型農場本身僅能勉強經營。美國農會聯合會數據顯示,去年美國農場破產數量按年上升55%,同時許多農場的現金流近年處於不斷惡化的狀態。
報道稱,近期美國多地出現極端天氣,加上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令許多美國農民陷入困境,不得不尋求政府緊急救助,原因是總統特朗普宣布關稅政策時,大多數農民已種下春季作物,又或至少已準備好土地並購買了種子和農藥等生產材料,因此許多原本種植出口作物的農民,無法轉而種植可能在美國國內找到市場的作物,這將使許多人面臨財務困境。

貸款違約率本已高企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稱,在美國推出關稅政策前,受高昂生產成本與借貸成本影響,美國農民的貸款違約率已經高企,而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措施可能導致農民永久失去部分國際市場,令美國農業陷入艱難境地。
分析師指出,關稅導致的市場波動,以及新關稅的頻繁宣布、暫停和實施,嚴重打擊農民生計,若沒有美國農業部直接支持或農業法案提供安全保障,農場難以經營下去。
美國商務部早前宣布,將於7月中起對墨西哥進口的大部分番茄,徵收20.91%反傾銷關稅,理由是2019年簽訂的美墨番茄貿易協議,未能有效保護美國國內種植者。《華爾街日報》稱,此舉可能推高美國消費者購買番茄的價格,預計平均漲幅約21%,影響範圍包括新鮮番茄及相關產品例如番茄醬。
白宮擬設工作組 緊急處理對華關稅危機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上周六(4月19日)報道,多名消息人士透露,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高額關稅將導致供應鏈危機,特朗普政府內部已開始討論組建一個工作組,以便在未能與中國政府談判取得突破的情況下,緊急處理這些問題。
萬斯或包括在內
消息人士稱,目前有關成立該小組的具體情況還未敲定,但小組可能包括副總統萬斯、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
特朗普上周四曾表示,美國和中國之間針鋒相對的關稅上調可能即將結束。他在白宮談到關稅問題時向記者說,「我不希望關稅繼續上漲,因到了一定程度,人們就不買了。所以我可能不想把價格定得更高,甚至不想達到那個水平。我可能想把價格定得更低,因為你希望人們購買。」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上周六在其網站上發表文章說,美方濫施關稅的做法是錯誤的,將對世界經濟成長和產業發展帶來巨大風險,削弱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充分參與全球貿易的潛力,抵消這些國家工業現代化和經濟多元化努力。
文章指出,加徵關稅將推高工業生產成本,降低經濟效率,抵消貿易紅利,削弱競爭能力,最終危及全球就業,且會給經濟最脆弱的國家帶來最沉重打擊。加徵關稅也將衝擊關鍵產業的貿易,擾亂全球產業鏈。保護主義將減少就業和經濟機會,減緩工業化進程,阻礙減貧努力。加徵關稅既衝擊那些經濟原本脆弱的國家,也影響實施關稅國家本身,將加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不確定性。美國加徵關稅並非基於事實,也不會達到預期效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