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連慜鈺)「23床已抵達,主治醫生將即刻為您診療。」「本次治療預計3分鐘,我會全程陪伴您。」「36床小朋友,請按醫囑服用藥物,助力康復進程。」……近日,浙江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童病房來了一位「醫生」——機器狗「傲天」,通過高效導診、趣味化互動,將傳統病房升級為兼具效率與溫情的「科技療愈空間」,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樂與驚喜。

據了解,這款「傲天」來自西湖機器人,「出生地」臨近杭州雲城,在城西科創大走廊東首。西湖機器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產品項目總監章潔涵介紹,西湖機器人是「西湖大學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第一個優質成果轉化項目」。西湖機器人上落實了「一模全感多形」的AI範式。與市面上常見的工業級機器人不同,西湖機器人專注於民用市場,特別是在工業、養老、醫療、社區服務等貼近百姓生活的場景。

2024年8月,西湖機器人推出了第四代四足機器人。受訪者供圖

養老助手可進行實時監測

2024年8月,西湖機器人推出了第四代四足機器人,並根據場景添加了激光雷達,深度相機,紅外相機等傳感器,實現了巡檢、引導等功能,完成了在中廣核電力、寶雞隧道電力巡檢場景,助力第十九屆杭州市亞運會、亞殘會四足引導及導盲場景。2025年初,機器狗「小西」、「傲天」分別走進西湖區古盪街道、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童病房,試點為老人和孩子們提供智慧化服務。

在杭州古盪街道和翠苑街道,機器狗「小西」化身養老助手,可以輕鬆上下6樓為老人送飯送藥,還能陪老人聊天解悶。西湖機器人聯合創始人、CEO杜海濤介紹,與工業領域常見的重型機器狗不同,該款機器狗體重僅14公斤,搭載高精度激光雷達和攝像頭,能自主規劃路線、避開障礙物,對於需要特別關照的老人,它能做到實時監測,成為老人的「看護者」。「對住在養老院的老人來說,有個非常現實的需求,他們沒有電梯,從食堂打飯上高樓層會非常不便,我們研發的機器狗可以上18厘米台階,還能負載5公斤,這樣就能為老人即時送上熱騰騰的飯菜。」

杜海濤表示機器人一是預置了圖像檢測定位系統,使用者只需簡單添加傳感器就能快速投入使用,省去了複雜的二次開發;二是獨創的「大腦+小腦」系統,讓機器人不僅會思考、能理解,還能做出恰當反應。「小西的『大腦』不斷學習養老院的環境——通過自主建模,能精準識別每個老人的房間號,只需一句『送藥』或『上廁所』,就能立刻響應需求。」

西湖機器人專注於民用市場,特別是在工業、養老、醫療、社區服務等貼近百姓生活的場景。受訪者供圖

實現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巡邏

除了看護老人,在巡檢方面,該款機器狗同樣能發揮重要作用。「它的巡邏速度最快能達到每小時18公里,在一刻不停的工作狀態下,續航時間長達兩個半小時。」杜海濤告訴記者,如果採用兩條機器狗交互執行巡檢任務,在1萬平方米至2萬平米左右的區域內即可實現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巡邏。

「這款機器狗就像偵察兵。」杜海濤表示,現在有很多重裝的清掃機器人重量達一噸至三噸,它們出勤一趟會非常困難。「機器狗能協助清掃機器人節約工作時間。我們可以先出動機器狗,快速將所有垃圾清掃點全部記下來,再把清掃點的經緯度信息報給清掃機器人,清掃機器人在獲取了信息後再出發清掃,這樣整個巡檢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了。」

「很重要的一點是,這款機器狗無需部署,我們已將AI模型集成進去了,各行各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用該款機器狗進行二次開發,這相當於降低了AI的使用門檻,所以也可以有很多應用場景。」杜海濤說。

西湖機器人商業化運作迅速推進,離不開杭州完善的產業鏈條、活躍的科研力量。談起杭州的創業環境,杜海濤讚不絕口:「杭州有兩所頂級大學源源不斷輸送人才,政府更像是貼心的『服務員』,經常主動問我們需要什麼幫助。這種科創氛圍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

近日,浙江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童病房來了一位「醫生」——機器狗「傲天」。受訪者供圖

章潔涵還表示,目前公司實驗室還在進一步研發更先進的雙足機器人。四足機器人相信今年就會在公共場景中,比如在養老場景下,提供個性化服務,進入到我們的生活。而家庭場景,目前業界共識大概還要三年左右,如果真的進入家庭做保姆,也有大家能不能真接受的問題。就機器人產品供應鏈來看,目前全部零部件都已能在國內完成,關鍵核心還是芯片問題需要突破。

目前,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有着濃厚的科研創業氛圍。這裏集聚了浙江大學、西湖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航空學院等高等院校,有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等新型研發機構,還有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高新科技企業,浙江首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杭州超重力場項目也落地於此,形成了「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創新生態圈。杭州也正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多舉措推動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去年,杭州市科技局緊扣「五大產業生態圈」重點領域,支持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集中力量攻克了一批「卡脖子」難題。此外,去年,杭州市科技局出台《杭州市「新雛鷹」企業培育管理辦法》,目標到2027年,圍繞「五大產業生態圈」和杭州市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着力培育300家「新雛鷹」企業。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