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西貢萬宜水庫東壩成為「小紅書」推介的香港旅遊熱點,吸引大批遊客到訪。翠綠的群山之間吐納着清澈碧藍的海水,工字型防波堤雄偉壯闊,獨特的地質奇觀默默訴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步一景,處處出片。遊東壩行程大約需要半日,最好選擇風力小的晴天,行山更安全。中途沒有食物與飲用水補給,遊客需要自行備好,並提前規劃好交通方式。跟着小編一起探索萬宜水庫東壩,感受這個岩柱聖殿的自然之美。
交通:
乘搭由西貢市中心開出的94號巴士、鑽石山港鐵站開出的96R巴士或沙田市中心開出的289R巴土,在北潭涌下車,轉乘9A專線小巴前往萬宜水庫東壩(僅在周末及公衆假期行駛)。或於西貢市中心或北潭涌乘搭計程車到達萬宜水庫東壩。
東壩段 近距離觀海蝕洞
從小巴站出發,會見到一個巨大的藍色消波塊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建造水庫時因意外不幸殉職的工人。沿東壩前進,即可前往海蝕洞,站在東壩上向右看去,遠遠可見一道工字型防波堤。這道防波堤被稱為「海上長城」,其作用是擊碎海浪並吸收其衝擊力,以保護主壩免受損害。每塊消波塊重達25噸,形狀類似兩個英文字母「T」組合而成,由於類似船錨,因此也被稱為錨形石。更遠處的是獨自豎立於海水中、擁有獨特地貌的破邊洲。東壩段沿途的石壁上有獨特的斷層角礫帶,這裏曾發生過劇烈的地質運動,導致大地斷裂,當裂帶兩側相互移動時,岩石互相摩擦,形成鬆散的碎塊。留意沿途的指示牌,就能觀察到這一獨特的地質現象。東壩段步道盡頭,有一座木橋直通海蝕洞。站在木橋上,腳底的海水清澈見底,流向這個由海浪長期侵蝕而形成的天然洞穴,令人嘆為觀止。



破邊洲段 六角岩柱奇觀
由小巴站旁的樓梯直上,可前往今年新開放的破邊洲觀景台。破邊洲原本與旁邊的花山相連,巨浪的拍打使岩層薄弱帶逐漸被侵蝕,繼而形成海蝕洞。經過日積月累的海浪衝擊和侵蝕,最終形成現時與花山分離的海蝕柱─破邊洲。沿途多是木質階梯及土路,坡度較大,兩邊灌木叢生,遊客應該穿合適的登山鞋,確保安全。途中會經過撿豬灣觀景點,設有許多六邊形柱石,可在此停留休息一會再出發,行進一會後便到達破邊洲觀景台。為與現場自然環境配合,觀景台由石料砌成,並保留原有的三角測量站和十字形水泥構築物。正對觀景台的就是破邊洲的六角形岩柱,岩柱有序排列,從海上看去像是一座巨大的管風琴,它也被印在中銀香港發行的500元紙幣上,遊客可以將紙幣與風景對齊,來一張虛實結合的相片。而向東望去,東壩蓄起的一汪海水彷彿碧玉,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由於觀景台下方是危險的懸崖,遊客切勿為了「打卡」冒險。

標尖角段 遠眺火山口遺址
由香港地質公園園碑出發,踏上標尖角段,可以登上標尖角觀景台遠眺美景。開始的一段路程是石板砌成的小路,只容一人通行,道路兩旁的灌木在風中沙沙作響,為行人遮陰。沿途會碰上一個岔路口,有一塊木質路標寫着標尖角觀景台,另一個方向則通往浪茄灣。沿路標繼續前進,來到視野開闊的觀景台,極目遠眺,有一處雪白的沙灘十分矚目,那正是浪茄灣,以細膩的沙和清澈的海水而聞名,是郊遊露營的好去處。在此遠眺遠古破火山口遺址,包括甕缸群島、果洲群島,美景盡收眼底,將這海天一色的風光記錄下來才不虛此行。漁護署還在觀景台上加設了木製自拍台,即使是一人行山也能夠與美景合影。另外,由於標尖角段是循環路線,行人不必原路返回,走另一邊也能回到東壩。


(來源:《香港仔》P4)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