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鑄煉」 ——「黑神話:悟空」藝術展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茅建興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茅建興 杭州報道)4月9日,「黑神鑄煉」 ——「黑神話:悟空」主題藝術展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以遊戲《黑神話:悟空》為核心,展覽打破數字藝術的虛實壁壘,在實體空間重現遊戲中的經典敘事與角色、場景、道具等內容,600多件展品包含遊戲場景原畫、角色原畫、採風照片、模型、雕像、周邊衍生品等,部分內容為首次對外公開,讓觀者能近距離欣賞遊戲原畫與製作細節,探索幕後開發故事。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余旭紅主持開幕式,並指出中國美院為中國動畫遊戲教育與科研領域輸送了大量人才。

展覽由「破頑空」、「載群生」、「明邪正」、「開塵鎖」、「踏雲光」、「會元龍」、「賭輸贏」七個單元組成,從直面天命的恢弘意境,到人、神、妖、魔的細膩塑造,遊戲製作團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皆可得見。中國文聯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許江指出,「黑神話:悟空」單機遊戲,再一次把悟空形象以遊戲博弈的方式,點亮生命與娛樂的世界。本次展覽以形、景、光、電的形式,展示其遊戲的敘事和語言,展露遊戲原畫與製作細節,揭示東方文化精神的深度開掘,讓觀眾近距離感受「黑神話:悟空」背後的文化敘事與技術創新。

天命人全身像首次展現。 茅建興 攝

策展團隊開篇即通過實形塑體、形象迭代、美術手稿、裝備演變,來直陳主角從「直面天命」到「應答劫難」的淬化弈煉的過程,展示了許多最初的遊戲人物形象及情景的設定,很多展品是首次披露,十二根僅在遊戲中見到的金箍棒有了實體展示,並首次展示了天命人的全身像和足斤足兩純金打造的緊箍。在第二單元中,展覽是影神圖,形態豐富的原畫作品展現出東方圖像寶庫的豐厚寶藏,以及由此所展開的璀燦無盡的神話想像。

足斤足兩純金打造的緊箍。 茅建興 攝
現場金箍棒實體細節展示。 茅建興 攝

第三單元以靈吉菩薩的身首相望,結合風沙肆虐的黃風嶺場景,還原遊戲里的核心現場,通過實物真景來呈現「人、神、妖、魔」的演煉場。第四單元則以小西天為核心內容,以陝西藍田水陸庵懸塑為原型,結合虛實交織的手法,復現遊戲中小雷音寺的震撼場景。歷千劫,破百障,心嚮往處,無往不復。這正是遊戲主角經磨歷劫、成長弈戰的征途,也是遊戲匠心所獨具的精神風華。

現場以陝西藍田水陸庵懸塑為原型,虛實結合復現遊戲中小雷音寺的震撼場景吸引大量觀眾。 茅建興 攝

後面展覽單元則展現了《西遊記》IP在傳統的壁畫、繪畫、動畫、戲曲中一路遠行而來的經典紀錄。展覽的底層是「賭輸贏」篇章,每個觀者可以在這裏進行黑神話沉浸體驗。這七個黑神話的篇章,以天命人的開啟,來破解遊戲空間的命題。

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遊廳廳長陳廣勝表示,本次展覽讓大家看到遊戲不僅是娛樂產品,更是一種綜合性的當代藝術形態。中國美術學院與遊戲科學團隊的合作,正是藝術院校與產業前沿的破壁之舉。悟空從古代小說中的叛逆英雄到今日屏幕里的視覺史詩,其內核始終是中國人對自由勇氣與智慧的集體共鳴,彰顯文化自信賦予的精神底氣。「黑神話:悟空」的成功在於它通過全球玩家理解的視覺藝術語言,讓世界看到中國傳統神話的磅礴想像力,這正是我們倡導的「創造性轉化」,讓文化IP既保留東方美學的神韻,又具備對話世界的表達方式。

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廣勝講話。

中國美學精神在數字時代「文藝復興」

中國美院黨委書記金一斌指出,遊戲科學團隊用數字技術這把「金鑰匙」,打開了山西應縣木塔的榫卯智慧、晉城玉皇廟的彩塑神韻、廣勝寺飛虹塔的琉璃華彩,讓沉睡的文物在虛擬世界中重獲新生。這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中國美學精神在數字時代的「文藝復興」。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金一斌講話。

「作為中國藝術教育的先鋒力量,中國美術學院始終站在『藝術+科技』的潮頭,我們構建的『藝術+科技』教育體系,正在培養一批既能以毛筆勾勒《千里江山圖》氣韻,又能用算法生成智媒體敘事的『新文藝復興人』。」金一斌說。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余旭紅深情回憶說,20年前的2005年4月8日,也是國美校慶時節,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到中國美院調研浙江文化大省和杭州動漫之都建設工作時強調,「中國美術學院作為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要進一步在人才培養上下功夫,並結合文化產業發展,整合研發力量,為浙江文化建設出力。」多年來,學校始終牢記總書記殷切囑託,致力於動畫與遊戲等新興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動畫教育體系,取得顯著成果,為中國動畫遊戲教育與科研領域輸送了大量人才。

中國美術學院的動畫教育,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的「美術電影」黃金時代。作為中國動畫學派的重要搖籃,中國美院早在上世紀便奠定了「詩性動畫」的傳統——從《大鬧天宮》的裝飾性線條到《山水情》的水墨意境,皆與國美的教學探索密不可分。《黑神話:悟空》藝術展的生動展現,無不印證着20年前播下的藝術種子已然開花結果。

《黑神話:悟空》的藝術總監楊奇,就是從中國美術學院走出的創作者。作為玩遊戲長大的一代人,楊奇見證了這一藝術形式演進的點點滴滴。《黑神話:悟空》創作團隊走遍全國,實地掃描古建古蹟,以一場超乎想像的視覺盛宴征服了很多人。他坦言,直到上周仍在反覆推敲展覽文字的前言,最終以「藝理恒真,因時頌之。遊戲藝術,登堂入室」為總結。

中國美術學院校友、遊戲科學聯合創始人、「黑神話:悟空」藝術總監楊奇致辭。

馮驥:堅持做難而長期有重大價值的事

展覽開幕當天,「黑神話:悟空」主創成員馮驥、楊奇、余冉星來到現場。遊戲科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馮驥表示《黑神話:悟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直接原因是高品質的遊戲體驗與中華民族璀璨文化的相互成就,根本原因是國家崛起與技術紅利。中國文化超級IP、中國教育帶來的高素質人才、中國成熟遊戲產業培育的龐大市場與海量用戶等宏觀層面的趨勢與條件是必須尊重和順應的「勢」,但更重要的是在順勢中尋求差異化創新。「藝術的本質就是創造差異化,商業亦是如此。」

遊戲科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黑神話:悟空」製作人馮驥表示做事業不怕慢和難,最怕失去耐心與自信。

而作為創作,歸根到底,他認為首先要做打動自己的東西,但光打動自己還是不夠的,有效的創作是用不斷的實踐探索自我與外部交集。他坦言團隊經歷過多次失敗才找準方向,「我們不是失敗太多,而是嘗試太少,有時還不夠實事求是」。

「一項‌有重大價值的工作,一定是難而長期的工作。」馮驥表示,「做事業不怕慢和難,最怕失去耐心與自信。」這場藝術展,是遊戲作為第九藝術的一次有力的證明,印證了中國在穩定社會環境下的創新潛力。他更強調這份成功源於時代機遇和無數默默奉獻者的積累。「我們並不特殊,只是很幸運。」他呼籲在欣賞藝術成就的同時,銘記那些未被看見的付出者。

展覽策展人、中國美術學院動畫與遊戲學院副院長宣學君導覽時說,想必玩家都看到過這些形象、聽到過這些音樂,為了給觀眾帶來更震撼的感受,我們在策劃展覽時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是把遊戲中的場景一比一進行還原,黃風嶺的場景就是花了七天七夜在現場搭建的,而無頭身的對面又正是一個巨型的靈吉菩薩頭像。看到這些場景,對於遊戲迷來說,一定會有共鳴。此外,在幾個單元中還設置了互動體驗打坐點,參觀者和玩家可以親身體驗遊戲中的情景,感受不同的遊戲場景,包括從遊戲中回到現實的感悟。

展覽策展人、中國美術學院動畫與遊戲學院副院長宣學君介紹黃風嶺的場景七天七夜在現場搭建的,而無頭身的對面正是一個巨型的靈吉菩薩頭像。 茅建興 攝
七天七夜在現場搭建的黃風嶺場景讓觀者深有共鳴。 茅建興 攝
展覽單元中還設置了互動體驗打坐點,參觀者和玩家可以親身體驗遊戲中的情景。 茅建興 攝

此次展覽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科技教育司、中國美術家協會指導,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遊廳、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學院、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西湖區人民政府、上城區人民政府、杭州遊科互動科技有限公司主辦。展覽將持續至5月21日。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