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蔣煌基)4月6日,以「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先生為原型創作的舞劇作品《海的一半》在福建省泉州大劇院拉開全球巡演的序幕。這部舞劇通過現代舞蹈語言與閩南文化符號的碰撞,演繹百年華僑奮鬥史與家國情懷,構建了一場跨越山海的藝術對話,以藝術為筆勾勒南洋遊子的集體肖像,講述以教育振興民族的壯闊篇章。據悉,繼福建站後,這部作品還將走進東南亞、歐美等華僑聚居區演出。

《海的一半》時長90分鐘,以陳嘉庚先生與南洋華僑共同傾資興學、推動祖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歷史為藍本,通過高度的藝術概括與創造性的表現手法,生動詮釋了華僑愛人、愛鄉、愛國的深切情懷。

「這不是陳嘉庚個人的傳記,而是整個華僑群體的精神群像。」陳嘉庚長孫陳立人說。「我們希望通過嘉庚先生的事跡,向一代代愛國華僑致敬,也向中華民族精神致敬,用舞台藝術作品為激發全社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凝聚力而努力。」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小勇說。
「男兒志,兄弟義,大海潮,家國情」。《海的一半》編排運用了大量剛勁有力的舞蹈語彙,結合現代舞的流暢多變,呈現出華僑群體的剛毅果敢;同時以現代感的舞美設計豐富了「海」的意象,帶有閩南韻味和南洋風情的民居、漁船、海港,將觀眾帶入海濱僑鄉的氛圍;以16塊巨大吊板組成靈活變化的舞台背景,時而映照成一片溫柔霞光,時而化作簡約的漁船,時而旋轉拼接成巨型會議桌,成為貫穿全劇「漂泊感」的具象載體。

「《海的一半》,是永不拋棄、永不放棄的選擇。華僑同胞對故土深切的情感認同,以及他們為華夏文明血脈的賡續和生長作出的無私奉獻,是我們舞劇表達的主題。舞劇《海的一半》是對整個華僑群體在近代歷史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的深情致敬,他們雖遠在他鄉,但始終心繫故土,在國家最危難之際,他們毫不猶豫地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這種愛國精神,是本劇的核心所在,也是我們創作過程中最為動情的部分。」舞劇《海的一半》總編導、編舞林辰如是表示。

林辰透露,為還原華僑群體的精神底色,主創團隊耗時半年,六下閩南、三赴新加坡,從陳嘉庚紀念館泛黃的賬本到廈門大學泛黃的畢業照,累計收集200餘小時影像資料。劇中「賣廈興學」的經典橋段,正是基於陳嘉庚1937年為維持廈門大學運轉,毅然出售自己在新加坡的三棟別墅的真實事件改編。當舞台上的陳嘉庚脫下長衫,在南洋烈日下扛起貨箱時,觀眾席中不時傳來壓抑的抽泣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