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解碼 「新消費之都」的崛起密碼,探尋現象級品牌的成長基因。長沙晚報推出長沙新消費 「五小虎」系列報道,深度解析茶顏悅色、文和友、鳴鳴很忙、水羊集團、安克創新等本土品牌如何蝶變為城市消費名片,解碼其在產品創新、場景營造、文化賦能等方面的破局之道。敬請關注這組見證中國消費升級浪潮的城市樣本,共同發現新消費時代的長沙力量。

奶茶虎——茶顏悅色,長沙本土奶茶頂流,憑藉國風美學與「中茶新做」的創新模式,成為Z世代追捧的新中式茶飲品牌。目前「茶顏家族」品牌已邁過千店門檻,除湖南外,已布局湖北、重慶、江蘇。

在五一商圈的人流中,手捧一杯茶顏悅色,已成為遊客打卡長沙的「標準動作」。這家誕生於2013年的茶飲品牌,雖然擁有濃濃的長沙地域標籤,但並不影響它走紅全國。一杯「幽蘭拿鐵」圈粉無數,更是社交平台上的熱搜常客。究竟有什麼魔力,讓茶顏悅色深受年輕人青睞?開出1000+直營店後,茶顏悅色是否要做全國品牌?

從「失敗清單」到「文化符號」

茶顏悅色創始人呂良的創業故事充滿戲劇性。這位曾在電影院賣爆米花、開過滷味店的「中等生」,在經歷多次創業失敗後,將目光投向茶飲賽道。

2013年前,長沙流行台式奶茶。呂良選擇以 「中國風」 破局:「中茶新做」,純茶加純牛奶搭配奶沫、奶油和堅果;產品命名如「幽蘭拿鐵」「聲聲烏龍」充滿詩意;門店裝修採用綠牆灰磚、雕花木門,甚至將故宮名畫印上紙杯。這種「傳統文化年輕化」的策略,讓茶顏悅色迅速在長沙市場站穩腳跟。

「我們恰好選對了賽道,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重新定義茶文化。」呂良坦言。品牌創立初期,他推出「永久求償權」服務——顧客對飲品不滿意可隨時免費重做,這種「低姿態」反而贏得了口碑。如今,茶顏悅色在長沙擁有300餘家門店,高峰期單店日銷超4000杯,成為城市文化符號。

產業鏈重構背後的 「長期主義」

當茶飲行業陷入 「萬店大戰」,茶顏悅色卻選擇 「逆流而上」:投資5.2億元建設研發生產基地,布局茶萃全自動生產線;孵化咖啡子品牌「鴛央咖啡」,推出「茶+咖啡」 特調產品;試水「晝夜詩酒茶」藝文小酒館,探索「茶+酒」消費新場景……這些動作背後,是對供應鏈和產品創新的深度思考。

位於望城經開區的茶顏悅色自研生產基地。

「自建工廠就像華為的『芯片計劃』,是對核心技術的長期投入。」呂良表示,生產基地建成後將覆蓋5000家門店的原物料供應,同時聯合科研機構開展技術研發。這種 「重資產」模式在行業內並不多見,但正是這種 「笨功夫」,讓茶顏悅色在原料品質、新品迭代上保持優勢,也為它走出長沙夯實了基礎。

隨着茶顏悅色江蘇常州首店開門迎客。至此,它已在湖南、湖北、重慶、江蘇開設直營門店700多家。子品牌鴛央咖啡、古德墨檸、晝夜詩酒茶小酒館在長沙合計約300家門店。

長沙新消費的「共生效應」

茶顏悅色的崛起,正是長沙新消費品牌「綠色生態」的縮影。

「茶顏能夠成長起來,離不開長沙這片沃土。」在茶顏悅色創始人孫翠英看來,市、區各級政府紛紛推出促消費活動,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天心區從規劃、政策、平台、生態、資金等方面,服務企業發展;公安、環衞等部門全力護航「夜經濟」升騰「煙火氣」;商務部門為茶顏「走出去」出謀劃策……「職能部門背後的支持,讓企業更有安全感,能心無旁騖地做生意。」

近年來,長沙在全國首創「1+3」新消費產業服務模式,圍繞產業研究、企業服務、資本加持等方面形成服務閉環,為新消費品牌在長沙生根開花、枝繁葉茂提供了土壤。政策紅利與市場活力交織,果呀呀、三頓半、檸季、楂堆等飲料品牌不斷向上向前。

在坡子街,茶顏悅色與果呀呀的聯名店推出「牛油果大戰椰子」等創意飲品;在高橋,咖啡館「小咖主」將非洲咖啡豆與桂花酒釀結合;在家裏,三頓半的速溶咖啡藉助電商渠道進入大眾日常咖啡場景……這些場景不僅重構了消費體驗,更將長沙推向「新消費之都」的前沿。《2023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長沙新茶飲門店密度全國排名第五,達每萬人3.5家。

從「網紅」到「長紅」的進化密碼

面對行業競爭,茶顏悅色始終堅持直營模式,謹慎擴張。這種「慢節奏」背後,是對品牌調性的堅守。「我們不追求規模,而是希望成為『活久見』的百年老店。」 呂良表示,品牌部平均年齡25歲的團隊,每天都在為設計、話題與管理層 「Battle」,確保創新與文化內核的統一。

如今,茶顏悅色的周邊產品已延伸至文創、茶具、零食等領域。從一杯奶茶到一種生活方式,茶顏悅色的12年成長,映照出長沙新消費從「現象級」到「生態級」的蛻變。當茶與咖啡交融、傳統與現代碰撞,長沙這座城市正以創新姿態,書寫着中國消費市場的新篇章。(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