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核心載體,中國電影自1905年首部默片《定軍山》問世,至今已走過雙甲子歲月。今年春節檔《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問鼎全球動畫票房冠軍,標誌着曾因戰亂停滯數十年的中國電影工業正重回世界舞台中心。在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目標下和十年倒計時之際,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業內人士,把脈中國電影國際發展路徑,暢談中國電影未來十年需如何才能圓夢。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哪吒2》登頂世界動畫票房榜首,不斷向世界電影票房第四名《泰坦尼克號》逼近。但就海外和內地票房成績,不難發現中國電影似乎並不樂觀。多名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度依賴國內市場,不僅使中國電影缺乏走出去的動力,更有可能造成殘酷內卷。他們亦認為,在邁向「文化強國」的過程中,《哪吒2》現象,更應是一道中國電影的分水嶺——即是衝擊國際市場的新紀元之開始,也應是國內票房依賴的舊紀元之結束。
據社科文獻出版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4)》,2023年美國與中國分別以發行電影1,282部,全球票房186.54億美元;發行電影440部,全球票房68.84億美元,位列發行電影數量和票房最多的國家排名的前兩位。單從數據上看,中美電影差距似僅為產業規模問題。但就過往的具體影片而言,國內外票房數據的撕裂並不容樂觀。

中國電影海外票房佔比低
據中國電影票房網站及相關網絡報道,在特效上可比肩荷里活大片的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國內票房約合5.6億美元,海外累計票房僅逾1,000萬美元;《長津湖》國內票房橫掃近約合8億美元,但北美票房僅約150萬美元;即便是承載着全球華人夢想和被中華文化圈廣泛認同的《哪吒2》,創神話地於中國市場(含港澳台)狂收20.8億美元,海外票房變現也僅為4,500萬美元,佔比總票房的2.1%(票房和匯率數據截至3月30日18:00)。

負責《哪吒2》東南亞市場發行的創藝電影行政董事李慧嫻在接受央視6套《中國電影報道》訪問時透露,截至受訪時《哪吒2》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上映所斬獲票房合約1.1億元人民幣(詳見表2),與同期北美票房合約1.5億元人民幣的成績,成為《哪吒2》海外票房的最主要來源。
《哪吒2》的現象並非個案。香港文匯報記者查詢數據發現,2023年全球票房排行榜前50位影片中,共有14部影片的第一出品來源國為中國,這些影片共計取得46.3億美元票房,其中43億美元來自中國本土市場,佔比高達92.9%,而海外市場票房佔7.1%,遠低於Box Office Mojo統計的荷里活影片海外票房平均佔比的67%。


海外發行渠道依賴零散代理
業內人士透露,《哪吒2》於東南亞票房的亮眼成績,與中國的經濟輻射關係明顯且基本成正比。但需要正視的是,中國電影的海外發行目前主要依賴零散代理,但即便代理願意落力去推動海外上映事宜,也因缺乏議價能力而事倍功半。
《哪吒2》北美發行方華人影業總裁應旭珺早前在央視同一節目上表示,《哪吒2》在北美上映時正趕上迪士尼漫威《美國隊長4》同期上映,而迪士尼與IMAX簽署有除中國市場外的全球獨家排他性協議。協議規定,在迪士尼相關作品於IMAX上映的兩周內,不允許非迪士尼作品使用IMAX渠道。而為了能保證《哪吒2》的上映,華人影業則採取超前點映等方式,規避了相關問題。但因缺乏系統發行網絡,華人影業不得不一間影院一間影院地去談上映和宣發事宜。
中國電影於北美也曾擁有龐大的落地渠道。2021年5月底,萬達集團宣布出售旗下美國電影公司AMC娛樂。該公司在萬達集團於2012年5月以7億美元價格收購時是美國第二大院線,而在出售時已成為全球最大電影連鎖院線。
亟需建立中國電影可控渠道
香港導演唐季禮認為,可控的發行渠道是中國電影是否能夠成功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他舉例《紅番區》的發行經驗說,作為一部純港片,能夠成功於國際發行,其背後的核心因素是香港嘉禾聯合當地渠道共同推進發行事宜。「什麼是真正的走出去」?唐季禮說,「電影強國」亟需建立自己的渠道和打通海外更多渠道,在發行端不斷激活影片的海外市場活力。「這關係到如何盤活行業的創作、製作、發行等問題。但電影完整產業鏈的搭建,只靠民營企業不夠,政府也需要加大力度。」

單極榜樣損題材多樣性
《哪吒2》高票房令業內人士充滿了隱憂。他們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指出,《哪吒2》的單極榜樣,嚴重擠壓了其他類型片的生存空間,甚至會導致相關類型片的種子電影出現斷檔。他們認為,電影強國必須要做到產業鏈完善和多元,而不是僅守一條發展路徑和專攻某一個領域,更需將日本動漫發展的教訓作為前車之鑒。
3億元將成投資上限?
據中國電影票房網站資訊顯示,即使已經熱映達60天,《哪吒2》當前排片佔比仍逾23%,而在春節檔期間其排片更前所未有地超過57%。反觀同期電影《唐探1900》排片率僅為9.7%;《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和《蛟龍行動》的排片率更是被擠壓得更甚。這意味着因春節檔排片率的傾斜,《哪吒2》獨佔國內近六成的春節檔票房。
《落凡塵》導演鍾鼎早前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排片的高佔比讓《哪吒2》票房奇跡很難複製,但會讓資方將更多資源投放在動畫電影上。鍾鼎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有廣東影視投資公司工作人員私下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哪吒2》的成功,已經讓很多公司形成共識,即跟投動畫電影,且不考慮總資金在3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項目。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所長趙衛防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距成為電影強國尚有距離。國產電影在創作模式化與雷同化方面問題明顯,此外「檔期依賴症」的存在也讓大量影片扎堆在熱門檔期上映,導致市場競爭激烈、資源分配不均,讓中小成本電影難以獲得關注和市場份額。
學者籲鑒日本前車
暨南大學藝術學院、珠江電影學院教授陶冶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其實大家似乎都有一種共識,那就是短期內,我們拿不出像《哪吒2》這樣的電影。我最難過的是《封神2》這樣的『種子電影』在《哪吒2》的比較下,口碑與票房都沒達預期而被吐槽。我擔憂這很可能讓奇幻類型的電影短時期出現斷檔。」
陶冶解釋稱,日本是動漫強國但非強者。「如今中美動畫電影習以為常的3D特效,鮮有出現在日本動漫電影中。最大原因是在二維動畫時期日本太強大,導致本國市場對該類型『鎖定』令日本多次3D動畫電影變革失敗,它把自己『卡死』在二維動畫領域了。」
「類型片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背後一整套商業化模式的發展,這種模式目前仍為荷里活模式。」陶冶強調,要做「電影強國」,必須全面發展才能防範風險,也才能將產業化的路子越走越寬。
國內影業尚無出海迫切性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內地每年要有50部過億票房的國產電影,及到2025年國內熒幕總數要超過十萬塊。「當下內地熒幕總數發展已超八萬塊,這些熒幕數都可以直接兌換成電影票房。」著名編劇汪海林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熒幕數量直接依賴於中國經濟的整體環境發展,也為中國電影的國內市場提供了票房保障。
據Comscore和GowerStreet統計的2024年全球總票房數據顯示,即便受荷里活編劇罷工導致的供片量不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美國仍以29%佔比成為全球票房市場的霸主,中國以19%的票房全球佔比,穩居世界第二大國家市場。
「十四五」規劃對中國電影階段性發展提出明確要求:每年票房過億國產影片達到50部左右,每年需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精品。香港文匯報記者查詢數據了解到,2024年中國電影票房破億的國產電影達55部,但叫好又叫座的精品電影似乎仍有欠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電影人曾有一條50%的紅線要扛,意思是我們的總體國產片票房不能低於50%。」汪海林說,隨着荷里活等電影在中國的票房號召力也在逐漸下降,現在這條50%紅線已非問題。
這也意味着,國產電影的國內票房市場未出現飽和,相比冒失地征戰海外市場,國內影業公司更樂於安然國內。
中國電影該如何走出去
面對荷里活、迪士尼等影視作品製作和出口巨頭在世界各地市場的高佔比,中國影視出口顯然需要經歷一場異常艱苦的突圍。值得一提的是,韓國通過Netflix等串流平台獨闢蹊徑,以創新的劇情、深刻的角色塑造和高製作水平吸引了全球觀眾,並藉由《魷魚遊戲》《愛的迫降》等作品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全球熱門話題。那麼中國應該如何做呢?
陶冶認為,在中國影視出口渠道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先從東南亞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始,將中國的影視作品送出去,「就像當年的《多啦A夢》和《貓和老鼠》進入中國一樣。」通過利用現有渠道和先期培養,逐漸完善發行網絡,和向歐美等非傳統發行渠道拓展。
熟悉國際發行業務的不具名人士表示,海外發行方對世界各地區影視消費偏好較為了解,因此如果中國電影能在製作之初便引入海外發行方的意見,或許會令中國電影「走出去」時少走彎路。可以借鑒韓國以出口目的地觀影習慣為導向的模式,對日本出口劇以愛情題材和傳統歷史題材為主,對東南亞的劇目以愛情題材和家族題材為主,對美國的劇目以愛情題材和搞笑題材為主,對歐洲的劇目以愛情題材和動作題材為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