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後大舉「閂水喉」,削減給大學和科研機構的撥款,甚至叫停部分項目。歐洲多間大學看到機會,設法吸引美國科學家赴歐。《紐約時報》等歐美傳媒報道,法國、比利時和荷蘭等國都有大學推出計劃,旨在吸引被特朗普政府凍結資金的「科研難民」,為他們提供穩定的「避風港」,保護在美備受衝擊的科學研究。

法國的艾克斯-馬賽大學本月推出為期3年的「科研避風港」計劃,擬招募15名從事氣象學和天體物理學研究的美國專家。校長貝頓憶述,計劃公布後僅數小時,校方便收到首份申請。計劃推出兩周,已收到約100份申請,當中不乏來自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和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申請者,「我們合計撥款1,500萬歐元(約1.25億港元),職位數目不多,但目標是給科研人員一點希望。」

讓研究人員維持最高水平工作

歐洲各間大學尤其關注被特朗普政府針對的領域,包括氣候變化、公共衞生、環境科學、性別與多樣性研究等。巴黎文理大學校長穆胡德稱,該校將招募15名美國研究人員,特別歡迎曾與該校合作的科研夥伴,「我們是科學家,我們希望在這些美國政府頻繁攻擊的領域,研究人員能保持最高水平的工作。」

無獨有偶,比利時兩所姊妹大學—法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ULB)及荷蘭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UB)一同宣布,將增設36個博士後職位,向全球申請人開放。VUB校長丹克特表示,「美國學術界現時面臨巨大財政壓力,還受到當局干預,研究人員失去大量研究經費,這些職位向他們開放。」

地緣政治增科研人員流動性

歐洲多國政府也考慮制訂有吸引力的人才計劃。法國高等教育部部長、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前主任巴蒂斯特指出,特朗普政府對科研界閂水喉,需要全球科學界團結回應。荷蘭政府日前宣布啟動「頂尖國際人才」專項基金,教育大臣布魯因斯雖未提及美國,但暗示荷蘭也希望吸引美國人才,「地緣政治氣候正在變化,這增加了科研人員的國際流動性。」

歐洲學術機構研究人員的薪酬通常較美國偏低,然而美國政治環境陰晴不定,學術界密切關注這一趨勢若能持續,或意味長期以來,頂尖科學家從全球流向美國的現象能夠逆轉。歐洲超過350名科學家早前聯署請願書,呼籲歐盟設立價值7.5億歐元(約63億港元)專項資金,把握吸引美國科研專家的機會。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吉爾周一(3月24日)表示,美國的現狀確實為歐洲提供契機,歐盟會確保建立穩定的科研環境,更加重視科研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