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背上針灸的女市長不忘推介大美臨沂 李暢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李暢 凱雷北京報道)刀郎演唱會唱響《沂蒙山小調》與《沂蒙頌》,讓臨沂再度走紅。兩會期間,多位來自臨沂的代表和委員,他們都主動推介大美臨沂新貌。記者採訪到了全國人大代表、臨沂市副市長張秀麗,她滿懷熱情地介紹了琅琊古城等特色景點,並誠邀海內外朋友前來臨沂共賞美景。張秀麗還透露,今年將有更多的政策與舉措提振消費,推動臨沂開放與國際化。

從「舟車不通」到「貨行天下」,臨沂的商貿物流產業規模已突破萬億元。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臨沂現代物流城二期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中國最大的集散型商貿物流中心,發展潛力不可估量。在交流中,張秀麗講得最多的便是「出海」。就在近期,亞馬遜雲科技出海創新中心北方地區的首個落戶城市選定臨沂。臨沂是民營經濟大市,正全力推動國際化,開放發展前景讓人振奮。

手背上密密麻麻扎着針灸針。李暢攝

採訪過程中,記者留意到一個細節:張秀麗的手背上密密麻麻扎着針灸針。詢問得知,原來是她腿疼不已,幸得一位懂中醫的代表幫忙,在手背上精準取穴扎針緩解疼痛。這讓記者深切感受到兩會代表身上「溫暖」、「溫情」的一面。張秀麗並未透露這這是哪位中醫代表,經記者查詢,發現原來是來自河南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南汝州金庚康復醫院院長宋兆普。他隨身攜帶30根銀針,會議間隙、代表團駐地、散步街上……只要有人需要,他便就地施治,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行走的「兩會診所」。今年兩會期間,他平均每天為約20人緩解病痛,從腰腿疼痛到突發心悸,銀針所至,病痛立緩。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汝州金庚康復醫院院長宋兆普 李暢攝

記者11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會後遇到了這位「走到哪兒扎到哪兒」的老中醫,他興奮的告訴記者,這次兩會已經足足扎了700多針!其中不乏許多外國使節躍躍欲試紛紛撲上去讓他給扎一針,這讓宋兆普特別自豪,「外國人對中醫的認可往往從針灸開始,他們先接受針灸,進而認可中醫。針灸因其穴位基準和病症治療基準相對簡單易學,所以更容易被接受。」當被問及港澳地區中醫藥發展情況時,宋兆普提到,他去年曾去過澳門,發現那裏的人們非常認可、喜歡且容易接受中醫。但由於中醫在港澳地區割裂的時間較長,其發展和積累需要一個過程。不過,一旦中醫獲得認可,地位逐漸提升,人們開始信任、敢於使用並體驗中醫,那麼中醫在港澳地區就會慢慢開花結果。

點此進入2025全國兩會專題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