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春節期間,一款由深圳肯綮科技研發的登山助力機器人「π」在泰山景區內試運營,引發了廣泛關注。2月15日,「π」正式入駐深圳野生動物園供遊客免費體驗。「感覺有人在幫我抬腿,走上坡一點都不費力,設備也不算重。」遊客左先生邊體驗邊說。這件新裝備吸引不少遊客圍觀,躍躍欲試。

這款被稱為「登山神器」的外骨骼機器人「π」自重僅1.8公斤,主機穿戴在腰間,綁在大腿上,運用先進的人體工學設計以及動力、電子和AI算法等核心技術,可精準感知使用者下肢的每一個運動趨勢,不僅為遊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登山體驗,更展示了科技在改善人類生活方面的巨大潛力。
「1分鐘穿戴全部搞掂,一個腰帶兩個腿帶,一個開關鍵一個助力鍵,簡單易上手。機器人的皮膚也可以更換。」肯綮科技CEO余運波現場幫遊客調試設備,他表示,人有高矮胖瘦,出行會面對平路、爬坡、下坡等多種不同場景,通過不斷優化AI算法,讓設備能夠通過人細小的動作變化準確判斷行走意圖,隨時進行輔助調整控制。」按照計劃,更多視覺、觸覺技術將應用到產品開發上,做到 「人機合一、隨心所欲」。

據余運波介紹,「π」的高配版不到9000元,基礎版6000多元。AI技術進一步結合機器人,讓人變得更強大,助力機器人變得更輕、更好用、更智能、更便宜。他估算產品今年僅在泰山景區的使用量就能超百萬人次,還將在更多景區批量鋪設。
「深圳野生動物園佔地面積60多萬平方米,深度遊覽可能需要1天,這對遊客的體力也是一種考驗。」深圳野生動物園企劃部經理助理劉輝表示,這次園區與本土企業牽手,為遊客提供全新出行方式的同時,也提升了園區內高科技含量。
接下來,肯綮科技還會在深圳、南山有更多落地場景、形式的探索。余運波在思考如何用創新的手段賦能深圳的本土文旅,比如在梧桐山等景點用無人機投送的方式讓這件「登山外掛」能夠「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深圳有低空網絡的優勢,以無人機空投的形式投送設備既方便又節省人力成本,遊客可在隨時隨地都能歸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