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當荷里活電影產業日漸陷入困境、愈來愈難推陳出新之際,一些題材新穎、觸動人心的亞洲電影正贏得愈來愈多的掌聲。這些作品類型不同、語言各異,許多影片結合傳統文化的同時,亦體現對社會現狀的思考,展現豐富的人文情懷。這些優質的亞洲影片近年接連湧入市場,自然而然地跨越文化隔閡,受到全球觀眾的喜愛。

不少電影業從業者發現,觀眾們不再只關注製作成本高昂的荷里活大片。從場景布置到視覺特效,技術能力已不再是亞洲影片的短板,觀眾們愈來愈被影片中精巧的劇情設計,以及獨特的文化氛圍所吸引,令這些亞洲電影脫穎而出,例如《哪吒2》及《破·地獄》等。亞洲優質電影不斷出現,凸顯亞洲影視產業正在崛起。事實證明當今世界,電影作品說好故事的能力愈來愈受到重視。豐富的劇情、生動的形象,再襯托獨具匠心的文化特色,足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成為一部亞洲好電影深入人心的關鍵。


探尋適合國際市場類型 不靠「爆谷電影」積累口碑
動畫電影《哪吒2》在內地斬獲百億票房,吸引全球關注。縱觀全球電影市場,亞洲多國近年湧現眾多優秀電影,其種類繁多、題材新穎,滿足商業化需求的同時,也帶有濃厚本地文化色彩,在多地取得良好成績。電影從業者指出,中國和亞洲多地的電影,需要探尋適合國際市場類型,不斷積累口碑,鼓勵更多優質作品走向世界。
優質劇情成關鍵
亞洲電影近年成績不俗,香港大賣影片《破·地獄》成功入圍東京電影節「World Focus」單元,另一套港產片《九龍城寨之圍城》也在歐美市場引起反響。今年春節期間,內地電影《唐探1900》於多地上映,美國加州洛杉磯許多非中文母語觀眾都前往觀賞。該影片在新加坡上映後,連續多日位居當地票房榜首。
新加坡《海峽時報》分析指出,亞洲的賣座電影以往經常局限在特定種類之內,例如韓國的災難劇情片、泰國的恐怖片、日本的動畫影片等。不過近年來,類似泰國劇情片《全職乖孫》的走紅,顯著提升觀眾對非傳統種類亞洲電影的興趣。知名演藝經理人公司NME前獨立經理人奈爾森·莫(譯音)稱,「觀眾們會發現,它們不僅是爆谷電影(指好看但缺養分,看完就忘沒什麼回味的電影),還反映當地社會現狀,展現亞洲文化風貌。」
積累口碑是亞洲電影面對的主要挑戰。新加坡負責引進亞洲電影發行權的公司Clover Films總經理林德表示,「荷里活大片上映時,本地觀眾往往當周便會前往戲院,但在觀看亞洲電影前,他們會先確認電影口碑。」泰國電影製片人阿里也稱,由於文化差異,海外觀眾可能難以理解部分亞洲影片的表現形式,以致難以引起共鳴。
日本Free Stone電影製作公司總裁高松美由紀認為,亞洲電影從本地市場走向全球,優質劇情將是關鍵,「過去推廣電影往往依賴知名影星,如今導演別出心裁、電影劇情生動,對於推廣電影更有助力。我認為亞洲電影業界人士,需要關注國際合作製片項目,發掘更多適合國際市場的作品。」
新加坡Encore製片公司總經理喬伊斯·李(譯音)認為,當下荷里活電影發展趨緩,亞洲電影或可奮起直追,「我們看到荷里活推出愈來愈多翻拍影片、經典作品續集,或是超級英雄電影,觀眾對這些相似的作品會感到審美疲勞。每個危機都隱藏契機,這或是亞洲電影爭取市場的機會。」獨立電影公司Cineaste創辦人薩莫爾·施(譯音)專注為新加坡市場引進中國大熱電影,她認為,中國近年不少電影取得巨大成功,有助提升中國電影的聲譽,相信「中國製造」在電影業界日後會獲得更多支持。
AI可提升視覺特效 惟不應取代人類創意
人工智能(AI)技術正逐步應用於影視產業。《日本時報》專欄作家、關注亞洲市場的導演切維科韋克認為,AI技術可被用於提升視覺特效等領域,向全球更好地展示亞洲豐富的自然風貌和文化遺產,亞洲影視作者可以設法在人類創意與AI技巧中尋求平衡。
AI特效是影視業的新興領域,中國博納影業集團早前使用AI技術,生動形象地復現四川三星堆考古遺址的全貌,畫面引人入勝。日本亦有獨立影片製作人嘗試利用AI技術潤色,為動漫影片提供效果更逼真的背景圖片。切維科韋克表示,上述例子都證明AI技術可以成為協助發揮人類創意的優質工具,還能幫助亞洲眾多草根影視製作人削減成本、更好地展現創意並吸引投資。
切維科韋克稱,亞洲是投資人密切關注的影視界新興市場,在AI等先進技術方面,影視從業員應避免落於人後。但以AI作為工具,不應取代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希望亞洲影視製作人能夠確保將先進科技用在擴大電影影響力,而非削弱人類創意上。
北美觀眾欣賞多元文化 影片多語種字幕成趨勢
曾經有許多在美國上映的影片,並不會為英文以外的語言配備該語種的字幕,不過近年多部使用亞洲國家語言、在美上映的影片或劇集,都配置了原汁原味的多語種字幕。《紐約時報》分析,字幕的變化表明北美觀眾對多元文化的興趣日增,自由使用語言也令故事更加生動。
加拿大導演兼編劇麥凱勒表示,1998年他為電影《紅色小提琴》編劇時,影片中除英語對白外,還有普通話等語言,但製片廠高層為照顧西方觀眾需求,要求只能使用英語字幕,並保證以英語為主要對白。不過麥凱勒近年拍攝以越南為背景的劇集《同情者》,他可以自由編寫粵語和越南語對白,並加入對應語種字幕,劇集頗受西方觀眾喜愛。
語言學習平台Preply去年訪問約1,200名美國觀眾,發現半數觀眾表示不論影片使用語種,他們都更喜歡欣賞帶有多語種的字幕。聖地亞哥州立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主任金敏正(譯音)認為,社媒興起令人們更容易接觸不同語言,相信觀眾會愈來愈喜歡看不同語言的影視作品,
《紐時》指出,自由使用不同語言也有助增加影片真實性,例如約三分之二的亞裔美國人在家中,都會說英語以外的語言,當奧斯卡獲獎影片《奇異女俠玩救宇宙》中,華裔女星楊紫瓊用普通話和英語混合說出「中式英語」,許多以中文為母語的觀眾自然倍感親切。麥凱勒認為,亞洲各地的語言如今成為影片中展現不同文化的工具。
荷里活製作量近乎新低 巨企裁員山火加劇困境
美國洛杉磯的電影夢工場荷里活,近年伴隨其所在的加州樓價攀升、通脹高企,電影和電視製作業收入下滑,部分從業者已有意前往其他提供稅收優惠的州份定居。今年1月洛杉磯的嚴重山火,更令部分電影從業員的住所和財產被燒毀,或成為他們離開洛杉磯的最後一根稻草,打擊荷里活的影視產業。

《紐約時報》報道,洛杉磯地區的影視製作項目於去年已跌至近乎歷史新低,僅稍優於2020年疫情爆發時期。當地電影拍攝許可辦公室FilmLA統計,洛杉磯地區去年的外景拍攝數目申請是2020年以來新低,累計外景拍攝天數是2016年峰值的六成。工作短缺危及眾多基層演員和劇組成員生計,依賴娛樂產業營生的餐飲業者、司機和建築業界也受到衝擊。
美國娛樂業面對經營困難,娛樂業巨頭紛紛裁員,以削減營運成本。派拉蒙環球(Paramount Global)去年8月表示,將削減15%的美國人手,並為旗下資產撇賬60億美元(約465億港元)。此次裁員影響約2,000名員工,目標是該公司的營銷及傳訊部門,以及從事財務、法律、技術及其他支援職能的員工。
迪士尼則於去年9月宣布,為提高「企業級功能」的運作效率,已於全球裁員約300人,未來可能會有更多裁員行動。受影響的員工均位於美國,涉及法律、人力資源、財務和傳播等多個部門。
空中攝影師一年僅開工22天
福廷是荷里活一名臨時演員兼空中攝影師,在2012年當串流媒體戰爆發之際,他把對飛行無人機的愛好變成一項有利可圖的業務,10年來一直為Netflix、亞馬遜和迪士尼的電影和電視節目創作流暢的空中拍攝鏡頭。然而福廷的境況近年徹底改變,他的無人機公司在2023年荷里活演員和編劇罷工前幾乎每天都在運作,但自罷工結束後,他一年內只有22天操控無人機拍攝,作為臨時演員亦只參與了10天拍攝,薪水僅夠支付他從拉斯維加斯家中駕車到洛杉磯的汽油費。
當2023年的罷工結束後,荷里活的從業員均希望他們的日程能再次排滿,但對許多人來說,情況只是變得更差。根據FilmLA發表的一份報告,2024年第三季的電影製作數量較2023年同期下降了5%。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自2023年5月美國作家協會罷工開始以來,洛杉磯地區的電影和錄音工作已減少15%,當地經濟亦因此蒙上陰影。洛杉磯縣經濟發展公司的數據顯示,娛樂業每年為該地區經濟貢獻超過1,150億美元(約8,926億港元),創造了68.1萬個就業機會。當中一些工作來自更廣泛的範疇,包括餐飲服務商、乾洗店和花店等。許多當地官員表示,這些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賴洛杉磯的拍攝數量。
彭博籲吸納更多亞洲編劇 打破亞裔刻板形象
近年部分荷里活影片中出現愈來愈多亞裔演員。彭博通訊社亞洲事務評論家瓦斯瓦尼認為,荷里活影視製作公司還應吸納更多亞洲從業員,在幕後參與劇本編撰等工作,從而打破荷里活大片描述亞裔人士的刻板印象,贏得更多本地亞裔群體和亞洲地區觀眾喜愛。
男角多性格軟弱「書蟲」
瓦斯瓦尼指出,全球電影產業後疫情時代復甦緩慢,預計到2026年,電影產業銷售額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深耕亞洲市場是荷里活影片爭取票房的關鍵,但許多傳統影片中的亞裔角色形象刻板,女性角色常被描述為急功近利、教育方式嚴苛的「虎媽」,男性角色則被描繪為性格軟弱、不受歡迎的「書蟲」,這些形象令亞裔觀眾不滿,更會令影片故事失去真實性。
麥肯錫公司2023年訪問約1,000名亞裔美國人發現,近半數受訪者表示,如果一部影片能夠很好體現他們的社群形象和文化傳統,他們更願意入場觀看這部影片,或購買相關周邊商品。照此估算到2060年,亞裔群體可以為美國電影業貢獻價值約40億至80億美元(約311億至622億港元)消費額。
瓦斯瓦尼去年曾訪問華裔奧斯卡影后楊紫瓊,楊紫瓊表示,她希望荷里活給予亞洲演員和從業者更公平的環境,「我所要求的是讓我們公平競爭的機會。」
瓦斯瓦尼指出,荷里活的影視公司和製片商可以採取措施,提升亞洲人和亞裔群體在影片決策層的話語權,包括發掘新晉導演和有潛力的劇本,提供更多宣傳資金,製作更加貼地、契合亞裔文化的影片,從而贏回觀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