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國仲理事會來自港澳和海外的理事與企業代表圍繞「國際經濟新形勢與中國企業的機遇與挑戰」的話題進行研討。 深圳傳真

(香港文匯網記者李望賢 深圳報道)中國企業「出海」已成熱潮,在全球局勢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出海」企業也面臨經貿投資糾紛、法律合規風險等諸多挑戰,深港規則銜接,提升國際商事仲裁國際公信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12日,深圳國際仲裁院(以下簡稱「深國仲」)理事與中國企業對話會在前海國際仲裁大廈(SCIA Tower)召開,深國仲理事會來自港澳和海外的理事與50多名中國知名企業代表圍繞「國際經濟新形勢與中國企業的機遇與挑戰」的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深國仲2025年仲裁員春茗會舉行。深圳傳真

記者從當天舉行的深國仲2025年仲裁員春茗會了解到, 2024年,深國仲新受理商事仲裁案件14,518宗,涉及爭議金額1,422.67億元,在已公布的仲裁機構中繼續位列世界前列。其中受理國際案件持續增長,涉外商事仲裁案件增至520宗,同比增長25.6%,爭議金額合計510.39億元。全球當事人覆蓋地域進一步擴大,案件當事人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同比上升45%,當事人累計覆蓋國家和地區增至142個。

2024年深國仲受理國際案件持續增長,涉外商事仲裁案件增至520宗,同比增長25.6%。

當前,如何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穩健前行,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國際商事仲裁作為解決跨國貿易、投資、金融、海商等領域商事糾紛的主要方式,以其專業、靈活、高效、保密以及能夠跨境管轄與執行的特殊優勢在市場經濟體系和營商環境指標中佔據重要地位。隨着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和開展經貿合作,國際商事仲裁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立足前海,深國仲在「一國兩制三法域」的框架下,加大與香港和澳門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並分別以香港和澳門為平台,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服務企業在普通法國家和葡語系國家投資與貿易。其中,深國仲在香港設立的華南(香港)國際仲裁院,通過深港「雙法域」優勢互補,以「雙規則」「雙名冊」進一步突出「雙城兩院」跨境協同的獨特優勢,為中外當事人解決國際商事糾紛,特別是中國企業涉及普通法國家的糾紛,提供「對沖」選擇。「我們聯動港澳共同建立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就是要用好差異化的優勢,包括差異化的規則安排,差異化的仲裁地安排等,為中國企業在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提供多樣化的法律服務。」深國仲院長劉曉春表示。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