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爆紅的DeepSeek等中國企業,在開發具競爭力的人工智能(AI)模型方面進步顯著。美國《紐約時報》周一(2月10日)撰文分析稱,中國近年積極發展STEM專業(即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DeepSeek的成功證明了中國教育系統培養高質素人才的實力。
總部位於美國芝加哥、主要研究中國問題的智庫MacroPolo統計顯示,2020年,中國各間大學培養的STEM畢業生人數是美國的4倍。自2018年以來,中國在AI技術領域增設約2,300個大學本科專業。截至2022年,全球近半數頂尖AI研究人員本科畢業於中國,畢業於美國的佔比約18%。
促進學術界科企緊密聯繫
MacroPolo創辦人馬暘指出,美國近年頻繁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阻撓AI等科技領域的中國留學生赴美求學,加大他們獲取簽證難度。與此同時,中國的大學提升培養STEM人才能力,DeepSeek研發團隊的成員,幾乎都畢業於中國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馬暘稱,活躍的中國科企遠不止DeepSeek,中國學生在中國擁有眾多優質科企作為就業選擇,還可以投身創業。
杜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陳怡然也表示,「中國有很多年輕、有活力、有才華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我認為從這個角度,中美之間的教育差距並不大,尤其在AI技術方面。」
悉尼科技大學研究中國創意創新的教授瑪莉娜.張(譯音)稱,相較美國等西方國家,中國政府更積極促進學術界與科企之間緊密聯繫,大學科研項目資金充裕,新興成果能夠很快投入企業生產,帶來回報。
更多成功AI初創企業誕生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研究中國科技創業的教授王硯波表示,預計在年輕世代的推動下,中國很快會出現更多成功的AI初創企業,「中國長期的AI競爭力,不僅取決於STEM教育體系,還取決於它對私人投資者、企業家和盈利性質企業的應對方式。」
加密通訊平台Telegram創辦人杜羅夫日前也稱,中國各間大學的激烈競爭,相信推動了中國在AI領域的成功,在他看來,「如果美國不改革教育體系,有可能會將科技領導權拱手讓給中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