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任芳頡、李暢北京報道)在「跨境理財通」試點進入2.0時代後,深圳成為該項跨境金融創新業務發展最為迅捷的城市。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專家李鶴鳴撰文分析指出,港澳個人投資者參與「北向通」的積極性穩步升高,但內地個人投資者參與「南向通」的積極性明顯高於港澳。尤其是在「跨境理財通」2.0版推出後,2024年3月「南向通」新增內地個人投資者是2月份的12.78倍。截至2024年末,「南向通」累計人數佔比從年初的34.39%提高至62.09%,一躍超過港澳個人投資者成為「跨境理財通」的主要客群。

「跨境理財通」是一項創新的跨境業務。在這項政策安排下,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和港澳個人投資者,金融監管部門允許其通過轄內金融機構體系建立的閉環式資金管道,跨境投資對方金融機構銷售的合格投資產品或理財產品。2020年6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聯袂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澳門金融管理局發布公告,宣布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 「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次年9月10日,粵港澳三地同時發布試點實施細則,並舉行「跨境理財通」啟動儀式。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根據相關數據對比研究發現,2023年8月至12月,深圳與港澳匯劃資金規模28.89億元,佔比39.26%;「跨境理財通」2.0版上線後,2024年3月至12月,深圳與港澳匯劃規模達385.41億元,佔比提升至45.78%,提高6.52個百分點。尤其2024年12月,深圳與港澳間單月匯劃資金15.09億元,單月規模佔比首次突破50%大關,達55.8%。

在大灣區9市中,深圳「跨境理財通」匯劃資金規模最多,約佔跨境匯劃總額半壁江山。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除了深圳特殊的區位優勢,相關政策的協同配合至關重要。其中,2023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金融支持前海30條」政策,對深化深港金融合作、深化深港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深深港兩地金融監管合作等方面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推動深圳在跨境金融創新方面持續走在全國前列。尤其是有關擴大兩地居民投資對方金融產品渠道的政策為「跨境理財通」的試點和升級提供支撐。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