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政龍等港區政協委員出席政協北京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記者馬曉芳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瀚林 馬曉芳 北京報道)「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影視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對彰顯國家文化自信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年北京兩會期間,北京市政協委員、英皇集團副主席楊政龍建議,繼續發揮香港優勢,創作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作品,通過講述北京故事,提升首都的全球文化影響,讓世界更深入地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楊政龍指出,2024年中國電影總票房425億元,相較2023年下跌近23%,這一趨勢敲響了影視文化傳播的警鐘。目前,中國影視行業面臨題材匱乏及年輕觀眾觀影意願下降等多重挑戰。為應對這些困境,京港影視從業者應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北京「演藝之都」的建設以及首都文旅體融合發展。

「現代觀眾普遍重視電影視覺效果,但更渴望情感共鳴和價值觀認同。因此,講好故事、提供優質內容,才是吸引觀眾的核心競爭力。」他談到, 2024年香港地區電影票房首次超過好萊塢,其中《破·地獄》為歷年香港電影最高票房。影片講述家庭關係的衝突與諒解,同時融入南音等本地元素,深刻體現了香港電影貼近生活、關注情感的「港式敘事」模式。由此可見,只有「接地氣」的故事才能真正打動人心。

「當前,北京迫切需要一部具備國際影響力的電影,來充分展現其獨特文化風采。」楊政龍提出,英皇電影希望與北京的影視公司攜手合作,結合港式影片貼地的敘事風格與北京先進的製作技術,共同打造一套以北京文化為核心的三部曲電影。「這樣的影視作品,不僅能成為北京的文化軟名片,更有助於激發旅遊市場潛力,形成文旅消費的協同效應,推動城市形象與文化經濟的全面提升。」

他強調,香港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是中國電影走向國際的重要窗口。例如,英皇電影聯合出品並參與獨家海外發行的《流浪地球2》,以超過40億元票房成功推向國際市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工業化水平。「未來,我們將繼續發揮香港優勢,創作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作品。」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