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人回朝 政策篇】
下周一1月20日,特朗普相隔8年後將正式再次站在國會山莊外,宣誓就任第47任美國總統。與8年前相比,特朗普這屆任期的主要政策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不過管治環境卻有很大分別。特朗普以全奪搖擺州份的大勝姿態回朝,反映了他和他所代表的價值觀,已經不再是「異數」,而是美國「新常態」的現實,這點讓不少8年前堅決反對他的政商界人士,如今都不得不低頭屈服甚至予以配合。可以說,「特朗普2.0」將會更極端、更具影響力,正如共和黨已經被特朗普徹底改造一樣,特朗普在未來4年間也會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把美國改頭換面,而且將會是永遠、無法逆轉的改變。●香港文匯報特約記者 葉友航
在特朗普「爆冷」勝出2016年大選後的幾個月間,美國商界及科技界都集體「向左轉」,採取各種政策和姿態來抵消特朗普可能對美國的影響,美國媒體則開盡火力,毫不留情地批評特朗普和他的政府。同時,民主黨亦很快地站穩陣腳,準備在各個範疇與特朗普進行鬥爭。
商界紛棄社會平等環保政策
這些都與特朗普第二個任期開始前夕的情況截然不同。如今,美國企業高層爭相改變政策,放棄過去10年間大力推行的社會平等或環境保護議題,主要媒體平台亦調整報道風格,降低對特朗普的批判力度。民主黨同樣暫時按兵不動,對特朗普採取觀望態度。
這種轉變很大程度歸因於特朗普在去年大選的勝利。在2016年,很多人認為特朗普勝選只是僥倖,但這一次特朗普不但橫掃了搖擺州,更贏得了普選票,反映即使經歷了4年前的國會暴動及他本人被刑事起訴等一系列事件後,美國大多數選民還是認為特朗普更適合當總統,這給予了特朗普無可動搖的認受性和正當性,讓所有人都不得不正視一個現實,就是特朗普和他所代表的價值觀,已經成為了美國的「新常態」。
一名民主黨參議員助手近日接受訪問時就直言:「我們應該像對待一位正常的總統一樣對待他,因為現在美國的正常總統就是這個樣子的。」
美國商界和科技界領袖亦正努力追趕這個「新常態」。例如當年在國會暴動事件後禁止特朗普使用旗下社交平台的Meta,如今不但向特朗普就職禮基金捐款100萬美元(約778萬港元),更決定終止公司的DEI(多元、平等、共融)項目以迎合特朗普;亞馬遜則在終止DEI項目的同時,與特朗普夫人梅拉妮亞合作播放由後者親自監製的個人紀錄片。更不用說全球首富及作風愈走愈右的社交平台X的老闆馬斯克,已經成為特朗普的左右手。
政界方面,特朗普首屆任期中面對的種種阻力亦已幾乎消失,例如所謂的「房裏的成年人」(adults in the room)如今已經換成清一色的特朗普死忠支持者,共和黨內反對他的議員亦大多已被趕下馬,即使新一屆國會會期內共和黨在參眾兩院只有微弱多數優勢,但大部分議員都不敢公開與特朗普唱反調。就連曾經公開批評特朗普是「民主威脅」的將卸任總統拜登,近期也調整了對特朗普的語氣。
美向右翼路線靠攏 影響無法逆轉
與第一屆相比,特朗普第二屆任期的施政更有迫切性,因為除非他找到辦法讓自己超越憲法規定做第三屆,否則他最多就只能再當4年總統。特朗普陣營已經預告,他下周一上任後將即時簽署大約100項行政命令,包括可能赦免國會暴動部分參與者。未來幾個月,特朗普預計則會把施政重點放在移民和經濟問題,並由馬斯克帶頭削減聯邦政府開支。
施政阻力大減,加上政商界或被迫或自願地全面配合,可以預見特朗普很多在第一屆任期未能推行的政策,今次都有望成功上路,意味美國未來4年將全面向右翼及保守派路線靠攏,例如對移民的限制會愈來愈嚴,對非法移民的打壓會愈來愈激烈,對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的監管會大大放寬,企業稅率會大幅降低,不同種族和群體間的平等共融努力,以及環保和能源政策,則肯定會倒退回10年甚至20年前。
分析指出,由於民主黨經過今次大選後元氣大傷,無法再像8年前般組織反抗特朗普的力量,等到特朗普卸任後,民主黨也未必有重奪白宮、「撥亂反正」的機會,加上如今不少民主黨人對過去10年來的左翼路線產生懷疑,即使民主黨候選人真的能夠勝出2028年大選,屆時民主黨的政策也會與以往有很大分別,甚至有可能充滿特朗普的影子,拜登上台後盡力試圖把特朗普第一屆施政影響抹消的情況,將不會再出現。這意味着特朗普未來4年施政對美國的影響不但會非常巨大,更可能永遠改變美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