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永愛、李薇 深圳報道)在距離敦煌3,000多公里以外的深圳,正在上演一股冬日裏的「敦煌熱」。年初,深圳展覽演出市場火爆,而其中最備受關注的就是多場同時進行的、以敦煌為主題的展覽及活動。當「飛天故鄉」遇見「科技之城」,來自遙遠敦煌的歷史文化,「幻化」為不同的數字化表現形式,展現出極致的「敦煌美學」,驚艷了粵港澳大灣區的觀眾們。

飛天神女、巨龍盤旋,大漠黃沙、駝鈴聲響。佩戴上一副VR眼鏡,便即刻「穿越」進入敦煌的世界,從高空飛行穿過沙漠及玉門關,走入莫高窟洞窟身臨其境觀賞壁畫,耳邊響起流傳千載的傳奇故事……30分鐘的視聽體驗,讓每一個來到該展的觀眾意猶未盡。這是位於深圳龍華的深圳美術館(新館)展出的《敦煌:千色之域》XR全景奇幻LBE(Location Based Entertainment大空間互動展覽)體驗展。
展覽現場,記者看到參觀者或沉迷於VR畫面不時用手嘗試去觸摸特效產出的景物,或小心翼翼地與同伴牽手前進、偶爾低頭彎腰鑽進洞窟,或邊聆聽講解邊轉身觀賞着周邊的風景……據悉,該展以探索敦煌文化發展歷程為主線,用全包裹的視覺體驗超高清晰度帶領觀眾近距離了解敦煌石窟的內部構造和壁畫佛像,還原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等歷史景點的風貌。
「我們選擇了一體機的方式呈現,觀眾只需要一副眼鏡就足夠了。」主辦方中鼎天下(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展覽主理人張鶴睿向記者介紹,雖然技術難度增加了,但策展時要求畫面必須清晰,體驗感必須流暢,最終的呈現既保證了開放式大場景的建模,同時也保證了壁畫洞窟等畫面的精美程度。
在此基礎上,該展將奇幻劇情的和敦煌文化進行融合,觀眾看到的所有神獸、地點、佛像、壁畫均有出處,「我們將洞窟、壁畫1:1復原,就是希望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體驗感,不光只玩個奇幻和新奇,更希望大家化身為肩負重任的「天命之人」去探索敦煌洞窟壁畫和泥塑,聽壁畫中講的故事,了解到敦煌在整個世界歷史長河中的意義。」張鶴睿說。

光影藝術解鎖敦煌美學
「此前我去看了龍崗二十四史書院展出的敦煌沉浸式光影藝術展,非常喜歡這種『科技+敦煌』的組合形式,所以當得知深圳美術館此次的新展,就馬上買票來體驗了。」香港女孩Dion與朋友們特意從西九龍乘坐高鐵來體驗《敦煌:千色之域》。
「遇見敦煌·光影藝術展」位於深圳龍崗區的二十四史書院內,其通過3D光雕數字技術,在總面積超過300平方米的展示空間打造了一座沉浸式光影世界。展覽共分4個單元:「絲路史話—不同文明交融」「九色神鹿:闖入夢幻森林」「敦煌千佛:以光為線 臥佛再現」「敦煌舞樂:飛天引人入境」 。其以現代數字科技的形式對古典美學進行了別樣的藝術呈現,脈絡自兩代人的「繼承與創新」中發酵而生,參觀者不僅會感受到流動的觀看體驗,並能沉浸於敦煌石窟藝術及敦煌舞樂術無限魅力之中。

「當敦煌壁畫中那些神佛以不停變化的光線出現在我的周圍,腳下也是如夢如幻的光影時,我只想感嘆太美了,也更加堅定了我一定要去一趟敦煌旅行的決心。」Dion表示,光影的數字化科技,呈現出不一樣的敦煌美感,在想像之外,卻又是情理之中。
多形式助認識敦煌文化
2024年12月27日,來自香港的天籟敦煌樂團在南頭古城演奏從壁畫及古譜中獲得啟發而作的樂曲,接着,一群從敦煌壁畫中「走」出來的靚麗服飾依次亮相,與來自敦煌研究院帶來的30幅敦煌石窟經典高保真數字化壁畫複製品相得益彰,這些視覺盛宴均來自「在南山·看敦煌」系列文化活動。

「敦煌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是世界四大文明、六大宗教和十餘個民族文化的融匯之地……敦煌文化作為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晶,不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文化多樣性和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活動中,敦煌研究院副院長張元林進行了以《中華文化兼容並蓄的典範敦煌 ,對當今有何啟示?》為主題的講座。張元林展示了敦煌莫高窟以及其他國家珍藏文物的大量實例,他表示,敦煌文化給予世界的思想啟迪是寶貴且無窮盡的。

據悉,今年《敦煌:千色之域》不僅會在十個省級博物館同時上線,還將參加日本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讓更多海外觀眾關注到中國的敦煌文化以及技術之下的魅力。張鶴睿以「三兔供耳」紋樣舉例,最早的圖案出現在6世紀的敦煌,9至11世紀沿絲綢之路出現在中亞、西亞地區,13至16世紀傳播至埃及和歐洲各國,歐洲的教堂、瓷磚畫、埃及的陶罐都有呈現,足以證明當時敦煌在很早以前就是鏈接世界各國的樞紐,「我們相信海外的觀眾對敦煌也會有共鳴。」
敦煌美學與年輕人相遇

2024年11月,「敦煌美學與世界的連接——敦煌壁畫數字藝術大型公益展」在深圳落幕。短短兩個月的展覽時間內,70餘件通過數字化技術復刻的敦煌文物吸引了超45萬人次走進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單日接待觀眾最高達2萬人次,刷新了展館單個特展人流的歷史紀錄。據統計,開展10天,網友通過小紅書等社交平台發布相關內容3,024條,全網相關話題閱讀量超1億人次。敦煌展在深圳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流量密碼。
不同於原洞窟中昏暗且有限的瀏覽,高清圖像、三維重建等數字化技術,讓敦煌石窟的藝術魅力得以超越時空限制,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給現代觀眾。 參觀者可以免費在展覽中跟隨時間的脈絡,將大部分最重要的敦煌壁畫、尊像一窺容貌,並能認真端詳、拍照記錄、安靜感受。
科技化、年輕化是敦煌展的趨勢。記者在《敦煌:千色之域》現場看到,展館外牆的設計以漸變藍色及漸變紅色黃色為主背景色,其中穿插立體幾何形狀繪製成的極簡風的龍、鹿、飛天、僧人等元素。展廳場地的牆壁和地面,也是以藍白色為主色調打造了明亮而現代的視覺效果,與傳統印象中的一片漫漫黃沙的敦煌風格差異極大。

「打卡」助推傳統文化傳播
「這是我們特意設計的小心思。」展覽主理人張鶴睿介紹,以敦煌為主題的展現並不容易,策展時他們既認為不能脫離敦煌的意義和本質內容,同時又要走出不一樣的創新之路,「年輕化的敦煌,現代的敦煌,國際化的敦煌,這是我們整個團隊對這個產品和品牌的定位和要求,我們希望能夠帶着大家跳出固定思維,感受展覽的主題:千色之域。」
《敦煌:千色之域》進門處,設置了一個「洞窟」,若干層層疊疊不完整的壁畫盡頭,坐落着一尊威嚴的「無臉佛」。其原形來自於敦煌洞窟中殘存的一座佛像,展覽團隊對佛像的臉部及全身的色彩進行了修復,但仍保留了其被發現時手臂斷裂的形象,在前景的映襯下,充滿了神秘感,引得不少觀眾在此拍照留念。「在VR眼鏡中看到的敦煌奇景,只能留在眼中心中,這尊佛像充滿了敦煌的元素,很適合拍照打卡,代表我在深圳看過這樣科技感的敦煌。」有觀眾表示。
當前深圳敦煌展
1.《敦煌:千色之域》
XR全景奇幻LBE體驗展
地址:深圳龍華區深圳美術館(新館)
時間:即日起至5月25日
票價:非周末158元/人,周末198元/人
2. 遇見敦煌·光影藝術展
地址:深圳龍崗區二十四史書院內
時間:即日起至3月30日
票價:60元/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