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秦占國、張寶峰 北京報道)在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的殿堂裏,范曾是一位特色鮮明又成就斐然的大家。論特色,他始終立足中國傳統哲學,以之統攝指導自己的繪畫和詩書創作,延續並拓展了傳統中國畫的精神與脈絡。論成就,他的畫作不僅在國內備受推崇,更在海外產生廣泛影響,甚至成為國際畫壇認知中國繪畫藝術的重要窗口,以及中國畫走向世界的閃亮名片。
近日,范曾在北京居所內接受了香港文匯報的獨家專訪。已經86歲的范曾精神矍鑠,侃侃而談,從老莊哲學到康德、羅素,從古畫六法到莫奈、畢加索,從《詩經》《楚辭》到人工智能……思域遍及天南地北,宏論囊括中外古今。談到興濃處,范曾還現場背誦起《離騷》全篇,精確的記憶、抑揚的聲腔,及其背後對傳統文學藝術濃熾的愛,都令人感佩不已。採訪中,范曾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中國畫是哲學的、詩性的、書法的。因此,我們要認真研究中西方藝術觀念的區別,然後用自己的本事,努力擴大這種區別,而不是縮小它。只有我們拉大差距,與西方藝術各美其美,才能贏得尊重,進而真正向世界展示一個獨具特色的藝術中國。
為中國畫贏得廣泛國際聲譽
2012年的一個夏日,法蘭西學院幾位著名的畫家到范曾在法國的居所拜訪。當走進屋內,看到范曾創作的雨果畫像後,這些大畫家都驚呆了。許久之後,一位畫家說:「我們看過無數的雨果畫像,可沒有一張畫能達到范先生的境界。您用中國畫的技法,沒有畫白髮,卻讓人看到了白髮蒼蒼,只是寥寥數筆,就展現了雨果的思維和精神,真是太了不起了!」最後,幾位法國大畫家推薦此畫給與盧浮宮齊名的法國吉美博物館永久珍藏。

雨果曾痛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強盜行徑,羅丹曾感佩於普通人的英雄壯舉而創作《加萊義民》。這些大師真正做到了德藝雙馨、氣節傲然。為此,他們也成了范曾樂於描摹和致敬的對象。2013年,當法國羅丹博物館館長看到范曾創作的《羅丹和加萊義民》後,立時讚嘆不已,並提出要入藏羅丹博物館,而且以羅丹生前雕塑作品的小泥稿「少女像」回贈范曾。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日本就曾舉行范曾專題畫展。後來,因為反響熱烈,日本又為范曾建造了個人美術館。而在日本享此殊榮者,只有范曾和畢加索兩位大師。可以說,數十年來,范曾用自己卓越的創作,為中國畫贏得了廣泛的海外聲譽,讓世界不斷正視、重視,甚至仰視中國古典藝術。
行深般若 是大菩提
很多人都在思考,為什麼東西方藝術界都欣賞范曾的作品?對此,畫家本人給出了真正的答案:「這是因為中國傳統藝術受到中國哲學的深刻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中國畫是哲學的、詩性的、書法的。」
「周易開創陰陽二元論,老莊提出中國辯證法。落到中國畫上,就形成了計白當黑、虛實相生、有無相成、氣韻生動等一系列具體的理念。所謂『中國畫是哲學的』,就是這個意思。」范曾進一步舉例說,我的每一筆,都是書法用筆,它不僅是勾勒輪廓,更有抑揚頓挫,所以在我的畫中,最重要的就是線條和墨色。而書法用筆,恰恰構成了中國畫最基本的精神。
文化「走出去」 藝術家應更努力
採訪中,記者注意到,范曾面前的小茶几上擺放着一幅微型對聯——「胸無罣礙行深般若,意絕貪嗔是大菩提」。「這是我最近剛剛寫的。『深般若』就是深層的智慧,『大菩提』就是真正的覺醒。這兩句話既講述了為人之道,也是藝術家應有的自我修持。」范曾說。

作為中國傳統藝術「走出國門」的代表性人物,很多人以為范曾的藝術視野只聚焦於東方古典。事實完全不然。在談話中,范曾談到他對康德哲學的看法,對羅素、維特根斯坦師徒的理解,談及他與楊振寧有關科學的對話,還談及他對於人工智能、量子科學的態度。從古到今,從中到西,從人文到科學,從現代到未來,范曾的目力所及令人讚嘆,思域範疇令人震驚。
談及如何推動中國文藝「走出去」,范曾提出:「首先,我們要認真研究中西方藝術觀念的區別,然後用自己的本事,努力擴大這種區別,而不是縮小它。如果你與他們趨同,對方為什麼要欣賞你?甚至只會認為你的創作不如他們。所以我們要拉大差距,各美其美,才能贏得藝術上的尊重。」
近年來,從政府到社團,各方面都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做了大量工作。范曾認為:「這些工作很有價值,與此同時,藝術家個人也應該更加努力,積極地展示、宣傳中國的傳統詩教、古典繪畫和歷史音律,因為它們才真正代表我們自己的藝術中國。」
兩次獲外國元首頒發榮譽勳章
2015年6月30日,意大利羅馬維托利亞宮,燈火璀璨,勝友如雲。范曾的個人畫展「文明對話」在這裏拉開帷幕。時任意大利總統塞爾焦·馬達雷拉不僅親自出席畫展開幕式,並親手將「意大利共和國大將軍勳章」授予范曾。

事後,人們才知道,就在這場畫展開幕前一小時,馬塔雷拉的姐姐猝然離世。然而,當意大利政府文化顧問建議總統「晚來一些時間」時,馬塔雷拉堅持按原計劃準時趕赴范曾的畫展,從中足以看出外國友人對這位中國著名畫家的高度尊重。
2014年2月,范曾還與時任法國外交部部長洛朗·法比尤斯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了一場「中法文化對話」研討會。當時,對范曾的藝術創作十分稱賞的法比尤斯就指出:「中國和法國,水墨和油彩,宣紙和畫布,道和啟蒙思想:通過繪畫,我們兩種文化邂逅並保持無聲但密切的多姿多彩的對話。」
被外國元首授予榮譽勳章,無疑是對一名藝術家至高的褒獎。范曾卻能夠兩次在歐陸國家獲此殊榮。2010年9月9日晚,時任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在愛麗舍宮向范曾頒發「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薩科齊在頒獎辭中說:「范曾在中國和亞洲享有盛譽,我本人對范曾畫作印象深刻,感到其作品『簡約』而『充滿力量』。」
范曾談中國哲學:大不可方 妙不可言
在與范曾先生的對話中,他談論最多的不是繪畫、書法,相反卻是哲學。在他看來,由深刻的哲學本體論所決定的藝術觀,才能引導出富有內涵的創作方法論,才能指導藝術家創作出有價值的作品。

「從周易開始,我們特別強調陰陽二元說。後來,老子橫空出世,中國哲學的體系開始真正確立。梳理下來,不難發現,我們的東方哲學是經驗的、感悟的、歸納的。」范曾說,反觀西方哲學,他們崇尚科學實驗,不斷修正,因此西方哲學是邏輯的、推理的、演繹的。
眾所周知,歸納法與演繹法構成了哲學方法論的兩大分流。在范曾看來,中國古典藝術正是應用「歸納法」的主體。「到了20世紀,西方學者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羅素才提出『我們要面向東方哲學』,維特根斯坦也提出『我們要看東方』。」
老莊哲學誕生至今已經兩千多年,卻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與解釋力,而且影響越來越廣泛。范曾說:「今人越來越發現,老莊哲學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老子講的『道』就是自然的根本規律,需要人們心領神會,其大不可方,其妙不可言。」
親身傳承經典 至今熟背《離騷》
數十年來,范曾堅持每天6點起床,閱讀《四庫全書》,深研「經史子集」。他也不使用手機,僅有一個老年機,還交由夫人徐萌代理。為此,范曾自謔:「我真可以說是當今最愚蠢的知識分子!」說罷,他自己也忍不住大笑起來。

范曾家學深厚,數百年來,書香門第,並誕生過如范伯子等文史大家、詩壇巨擘。為此,范曾自小就受到傳統童子功的嚴格訓練,至今依然保持着極其規律的閱讀和創作習慣。在採訪中,聊到興起處,范曾當場背誦起《離騷》全篇,「這些都是刻在骨子裏的東西,不能忘,也不會忘。」
「我建議遴選出2,000個繁體漢字,同時把《詩經》《楚辭》,與唐詩、宋詞、元曲中的經典佳作,共100篇,編輯成書,倡導全國的小學生認真背誦。」范曾說,文脈的傳承至關重要,我都可以親自去做這個編選工作,為的就是讓年輕人把老祖宗的好東西傳下去。
夫人徐萌:范曾新作《八仙圖》多有創新處
「我今年畫了一張超級大的畫。」採訪中,當談到中國畫的「書法用筆」時,范曾興致驟起,呼喚家人將巨幅新作《八仙圖》掛到客廳,並提示記者觀覽畫作的細節處理。

整幅作品畫風磅礴,人物活靈活現,彷彿要從畫中走出一般。「這幅畫的創作與以往頗有不同。比如雲層,以往都作為背景出現,但在這幅畫中,雲朵會穿繞於人物的身體間,成為了主體構圖的重要部分。此外,先生的鐵線勾在這裏也看得十分清楚,大量從下往上、從右往左的反向線條,也是一大亮點和特色。」范曾的夫人徐萌說。

「衡量藝術作品的標準是什麼?應該是好和壞,而不是新和舊。那什麼是好呢?」范曾認真地說,這就必須要說到中國古典文化。譬如,老莊哲學中「天人合一」「有無相生」等思想,就是中國畫的根本。具體而言,中國的文學、書法、繪畫、雕塑等各種藝術形式,都強調「要言不煩」,重視「以少勝多」,要在一兩個瞬間把握並表現出人物的思想、情感、神韻。
范曾強調,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古典文化是最豐富、最獨一無二的文化體系。為此,今天的國人特別是藝術家們一定要樹立起充分的民族自尊與文化自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