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盧靜怡 珠海報道)在珠海高欄港碼頭上,全球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科考母船「珠海雲」安靜地停泊在海面上,流線型造型未來感十足。中山大學珠海校區近日舉行媒體開放日,正在打造一流的海洋科考「艦隊」的中大,將這些科研設備向媒體大「曬冷」。
玻璃幕牆的設計、整體輕盈的流線型船身,令「珠海雲」看起來更像一艘豪華遊艇,卻內藏高度國產化的無人操控技術,搭載自研發動機與無人平台。
本報記者登上了這艘「全能無人航母」。甲板寬闊,尾部的「A架」可以承載12噸重的無人設備;左右舷的「小A架」和直臂回轉吊,則分別負責中型和小型無人艇的快速回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艘船搭載的無人平台種類繁多:5米長的無人艇、10米長的無人潛航器、翼展3米的無人機,以及多個深潛機器人,組成了一支「空、海、潛」立體協同作業的高科技「艦隊」。
南方海洋實驗室船舶運行管理中心主任、 高級工程師張小波告訴本報,除了技術上的突破,「珠海雲」還承擔了重要的區域合作使命。他表示,未來將與港澳高校攜手,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展開更多深海科考項目。「這艘船不僅是科研利器,也是支持灣區發展的重要力量。」
責任編輯:
文劼
評論